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番外篇·萌芽

建統四年,長安。

“不好,要遲到。”

天剛剛亮,江蒼匆匆跑出家門,向長安格物院的方向跑去。

跑過街巷處的一間茶樓,只見裏裏外外都擠滿了人。

“聽報聽報,我們連夜從開封取的大唐時報到了,比長安報社發報還快半個時辰!”有茶博士站在二樓喊道:“要聽報的這邊付了茶資,待老夫讀報。”

“快報快報!”

江蒼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提前將今日的大新聞劇透掉。

“王師已取保州,恢復中原指日可待!”

他就是看不慣這茶樓連座位都不夠了,偏還要買茶聽報,站著喝茶不成?

“這小後生!”

果然,茶樓老板氣得跳腳,當即便追了出來。

如今王師北伐,同一個新聞傳出來讓各路刊印,肯定是有時間差的,不少商人便借此賺錢。他也是花了一點錢買回來的消息,不想卻被這小子攪了。

好在,大部分茶客都沒因此而走掉。

江蒼回頭看了一眼,得意不已。

這年他二十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他家滿門都是高官,父親是京兆尹,長姐剛遷為三司副使,姐夫任工部侍郎。他還有個義姐乃是賢妃,至於義姐夫,自然是當朝天子了。

就這般家世,此時他卻是一身青衫,身後也不帶隨從。

沒走多久,前方有個風塵仆仆的女子正背著行囊站在街邊,四處環顧。因與江蒼對到了眼神,便上前問道:“這位郎君,那邊是在做什麽?”

“聽報。”

那女子沒聽懂,又問道:“那是什麽?”

江蒼急著趕路,匆匆答了一句便想走開,但轉頭一看,卻發現她那滿是塵土的臉……其實很好看。

是北方少見到的美貌。

江蒼便沒方才那般輕佻了,問道:“聽你口音,是川蜀來的?”

“是,小女祖籍是川蜀井研。”

“這麽巧,我母親也是井研人,但我從小是在敘州長大。”

“小女在江州長大,因遇到荒年,逃荒回了川蜀,後來聽說唯一的親人到長安來了,因此來尋親。盤纏快用完了,想找個事做。不知那邊在做什麽?”

“那是這兩年興起的營生,讀報人。不用別的技能,只要識字,每日給人讀報就能賺不少的錢。哦,也搜集歷年報紙,給一些消息閉塞的或是到關中的人讀,有人也會沖著上面的連載故事找他們,買上一壺茶再付二十文,便能聽一個時辰。”

“只要識字便能做?”那女子眼神一亮。

江蒼道:“你若識字,多的是事做。怪了,來了個才女,應該在城門口就被聘走才對。”

“許是我進城太早?”

江蒼目光看去,見她笑起來眼睛微彎,很是漂亮。

他也跟著笑,擡手一指,道:“你從這條街往西走,就能看到招文吏、先生、帳房的棚子,有官府的,也有別的什麽商鋪。”

“好,多謝小郎君。”

江蒼繼續向長安格物院走,忽有些懊惱。

也不知是懊惱因搭理這女子而耽誤了時間,還是懊惱方才沒問她住處。

但他今日有頗重要的事要到格物院,因此拍了拍腦袋,繼續往前趕。

“咚。”

鐘聲響起,格物院的公房中,眾人已各自開始做手頭上的事。

如今軍械坊、武研院等衙門已從格物院中分出去,這邊研究的學術技藝已多偏向於民用。

江蒼資歷淺,還只能在格物院的外三院任事。

他走進公房,只見一張大案上放著個兩輪車,兩個年輕人正在埋頭調整著上面的鏈條。

“你們都看報了嗎?”

“看了,顯然,等不到我們把兩輪車造出來,王師就要打敗蒙元。”

江蒼道:“你們還真指望將士們騎著你們造的這顛死人不償命的東西穿越燕山,又不是沒有能喂馬的草料了。”

“奇怪的是,我們始終沒能找到這個橡膠。”

格物院有刊印一本冊子,記載著許多發明、原理、材料,包括一些暢想,據說是陛下召集天下賢士一同商議而成書的,名為《未來格物方向圖鑒》。

它是厚厚一本,裏面有文字、有圖畫。

這些年來,格物院實現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證明上面的內容有些是可以實現的,因此常常能成為他們的指導。

江蒼探頭看了一眼,道:“材料篇第十頁,橡膠,取自海外某地某樹,軟而韌。”

不是他不記得,而是上面就是這麽寫的。

“你都背得下。”

“嗯。”江蒼又問道:“你們都看報了嗎?”

“說了,看過了。”

“哈,你們看報只看頭版不成?”

“還有什麽比格物更值得討論的嗎?”

“呵呵。”江蒼取下掛在墻上的報紙,翻到後頁,點了點,擺在他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