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火藥出問題

好在說出這種不靠譜答案的僅僅是個十歲的孩子,還有改進的空間,也不至於讓李月辰完全崩了心態。

她放下茶杯,輕輕摸了摸他的腦袋:“這可就錯了,你日後啊,還需要好好學習才行。”

但李重福不懂,歪著腦袋問道:“侄兒哪裏錯了?”

“笨!”

一旁的大姐李仙蕙輕輕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後代的事情哪裏是一人能做得完的?那隋煬帝的下場已經說明了答案。我等應當進謹記教訓才是。”

一開始提出了孝文帝疑問的李重潤倒是想清楚了:“想來應當就是教育吧?若是孝文帝的繼承者能夠接受好的教育,想來結果應該能夠發生改變的。”

“嗯,你能認識到這一點,就說明今日這堂課沒有白上。”李月辰很開心的點了點頭。

見到首先被誇獎的不是自己,李隆基這個小迷弟馬上舉手道:“姑母,我也想到了呢。只是來不及說而已。”

“嗯,能自己悟到自然是最好,但就算自己悟不出來,也有我這個先生為你等解答,這便是教育的意義。而你們要做的,就是將我的解答記在心中,不但要記住,還需理解其中意義才行。”李月辰摸了摸他的腦袋。

今天的這堂課只能說還算不錯,至少達到了李月辰想到達到的效果。

能夠引發這幫孩子們的思考,那就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好了,今日的課就到此為止,正好過兩天休息,寫一篇關於孝文帝改革的好處壞處的文章給我。下課吧。”李月辰擺了擺手,直接轉身離開了教室。

後面傳來了孩子們齊刷刷的應答聲。

這種課後寫文章的作業是他們最喜歡的,因為這種作業嚴格來說沒有對錯,也不會評分,李月辰看過之後會給他們每個人的文章後面寫評語,說清楚哪裏寫的好,哪裏還有待改進等等,這種自由發揮的作業特別讓孩子們喜歡。

但有一點他們並不知道,那就是李月辰表面上說這文章不跟他們平時的成績掛鉤,看起來好像意義不大一樣,但實際上,卻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指標,關系到日後他們每個人的培養方向。

當然這一點目前只有李月辰知道,或許日後能領會到這一點的人會成為皇家學院的下一任校長繼任者。

沒錯,李月辰現在已經開始尋找自己未來的繼承人了。

雖然總體上皇族子弟全部都加入了軍籍,但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要上戰場打仗的,總會因為不同的能力和天賦為他們尋找合適的地方讓他們盡情的發揮自己。

有經營天賦的,日後就去管理國家企業,負責創造營收;文藝天賦高的,可以管理軍中文工團這樣的機構;適合當老師的,將來就負責管理皇家學院……

雖然皇族一生都是軍籍,但他們可以擔任的職位有很多,並不一定非要走上戰場。軍籍的意義在於讓他們明白身為皇族,有保家衛國的責任在身上。

以法理為綱,太平為望。挺身守國門,仁孝治天下。竭盡所能維護江山社稷之重……這是未來的皇族子弟,每個人自出生之時就會壓在肩膀上的責任,也是捆綁一生的詛咒。

……

到了四月底的時候,天氣也逐漸開始變得有些燥熱起來,鹽場也開始了打掃清潔的工作,準備新一年的制鹽作業。

目前山東和青島兩地的產鹽量不但足夠全國消耗,還能大量賣給外國商人,不過這種錢不知道還能掙幾年。

李月辰的想法是盡量拖一拖,盡量為國家聚攏足夠多的財富,大不了幾年以後當禮物送給其他國家就是了,還能再轉一份人情和口碑,簡直再好不過。

兩天後,正在辦公室裏喝茶的李月辰突然收到了劉晃的來信,信中說他已經在那邊讓人開始大面積種植大豆。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驗,成活率只有一半左右。

雖然看著是個讓人失望的數據,但現在的北方邊境地大人少,缺啥都不缺地,只要種植的足夠多,產量依然還是非常可觀的。

李月辰想了想,回信告訴他,能活多少算多少,收成之後將大豆運到東都那邊,用來榨油或者制作醬油以及豆腐之類的玩意兒。

隨後將豆粕再運回去,填埋進地裏,盡快將土地養成能夠用來種植糧食的土地。

本身種植糧食就是在刮土地的營養和肥力,所以現在不考慮這個,先種十年的大豆用來養地,十年之後,想必能收獲大量能夠用來種植糧食的土地。

同時又在規劃上給予了自己的建議,讓他盡可能不要砍伐森林,盡量讓生態環境保持完整,這看似對當下無利,但實則利在千秋。

寫完了給劉晃的回信,還沒休息一下呢,小冬便通知一聲,東都又有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