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

徐武富聽徐武磧主張現在就做增援淮源軍寨的準備,沉吟片晌,還有些猶豫,

擡頭朝徐伯松、徐仲榆看去,問他們的主意:

“三叔、五叔,你們覺得呢?”

“增援淮源軍寨,豈非要與賊軍野戰,這怎麽能行?再一個,軍寨就那麽點人手,又怎麽可能守住?我可聽說各家都將人手從淮源往外撤啊!”徐仲榆擔憂的問道,“明知軍寨守不住,我們可不能真去招惹那些強賊啊!”

徐伯松也直搖頭,覺得不應去招惹強賊。

“要是不能將徐懷那蠢貨揪回來,徐氏已經脫不開幹系,不積極應對不行,已經不是我們招不招惹的事了!而潘成虎已投虎頭寨,他不會忘了歇馬山被奪之恨。”

蘇老常這時候也不當自己是外姓人,說道,

“至於軍寨卻也未必不能守住。你們想那鄧珪武舉出身,膽略見識都不凡,破潘成虎所部賊眾,如切瓜剁菜。更關鍵的一點,我們都不要忘了軍寨之中還有王稟這麽一個軍政皆擅的人物在。只要鄧珪足夠聰明,他這時候無法聯絡州縣,請王稟相公出面主持防務才是合乎規矩的,而賊軍就未必能在淮源討得了好。”

柳瓊兒美眸微斂,徐武磧乃軍伍出身,性格也強勢,權衡利弊主張積極應對很正常,蘇老常這會兒怎麽又不保守了?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在這一點上立場是一致的,

徐武江見嶽父以及徐武磧都支持積極應對,肩上壓力就小多了,沉聲說道:

“軍寨不守,賊軍將勢大難制,到時候玉皇嶺即便能守住,傷死一兩千人也必然元氣大傷——你們要是不敢招惹強賊,擾賊軍側後之事,歇馬山可以一力擔之,但大寨需撥給我們足數的良馬、兵甲!”

“你們想得卻美,良馬、兵甲哪裏不缺,豈能都給歇馬山?到時候再任你們胡作非為,誰都不能制約你們?”徐武磧不給徐武江好臉色看,跟徐武富建議道,“歇馬山那裏可以組建一支六十人左右的馬步兵,但以此數為限,不能再給更多的良馬、兵甲;大寨也要組建一支馬步兵,以一百二十人為限……”

徐武江也不跟徐武磧爭,歇馬山加金砂溝寨,現在最多能組建六十人的機動兵馬,畢竟山寨也要人看守。

徐武富卻也覺得徐武磧所說在理,要是將有限的兵甲、良馬資源,都拿去支持徐武江在歇馬山組建機動兵馬,任他在桐柏山裏馳騁、呼風喚雨,日後真難制他了。

即便是機動兵馬的建設,大寨這邊也必然要保持絕對優勢才行。

“我看就先照老五說的辦,兩邊共組建三隊六十人隊的馬步兵,歇馬山一、大寨二,良馬、畜馬都各居一半,現在大寨也就能湊一百匹良馬,皮甲卻是能盡可能配齊……”徐武富終究是徐氏話事人,最終還是由他來權衡利弊一錘定音的結束這次激烈的爭論。

老鴉潭賊寇午後闖入街市,這也促使周健雄等人的頑固家人最終同意先一起撤離淮源,議過事徐武良、徐武坤連同柳瓊兒將周健雄、吳良生等人以及家人,連夜遷往金砂溝寨。

如此一來,金砂溝寨的丁壯連同婦孺家小,也超過百人。

金砂溝寨附近多是陡坡險壑,能開墾的坡地極其有限,但山裏有很多的野生桐樹,可采集桐油籽,也可采集野茶及草藥。

獵物就不用想了,一座五六裏綿延的山嶺能供養狼鹿麅獐等獵物十分有限,徐武坤、徐武良他們出手,三五天就能獵個幹凈。

除了山裏的林木資源可供開采外,目前最能依重的還是溪澗內的金砂可采。

真正想要做什麽事,錢糧真是揮霍如土。

襲奪歇馬山,金砂溝寨分得兩千貫錢,但十數日便如流水般揮霍一空,在金砂溝寨與獅駝嶺新寨搶修出一條可走騾馬的小道,寨子裏加固柵墻,新修三四十間排屋,開墾三四十畝菜地,建了鐵匠房,建了木窖、磚窖。

考慮到風波將起,賊軍橫行肆虐,原先定居在淮水兩側低矮丘陵帶的民眾,會往地勢更險要的山野躲避匪患,到時候人手是不會匱缺的,所以前期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囤積糧食等物資。

大寨那裏瘋狂囤積糧秣,金砂溝這邊也是不計代價的肩挑背扛,搶運了上千袋糧食過來——金砂溝寨在接下來的匪患中,能不能極速壯大,這才是基礎。

周健雄、吳良生、殷鵬帶著家人進入金砂溝寨,雖然這邊依舊簡陋,但聽說在這裏定居,每家先照丁口送兩到三袋糧食,也是個個歡天喜地。

在人手安排上,也是將三十名青壯後生單拉出來。

殷鵬隨徐懷留在軍寨,以周健雄、韓奇為首二十人,跟隨徐武坤編一隊馬步兵。他們中大部分人都隨徐武良學過拳腳棍棒,一部分人跟韓奇一樣,都是在上柳寨被潘成虎脅裹落草,也都有尚武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