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鏊戰

三四萬人馬入城之後,就肆意放縱,又是分散到民宅之中駐營;都將、指揮使不顧晝夜奔襲的疲乏,迫不及待帶著兵卒四處劫掠財貨、擄掠婦女,昨夜驚擾一夜,這時候突然間要整頓放縱混亂,組織兵馬強攻內城,怎麽可能是件容易的事情?

葛懷聰等將意識到形勢危急,顧不上再去細品胡姬的微腥肥美,穿戴鎧甲、騎上戰馬親自督戰,調整部署,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

天雄軍於西北城、西南城兩翼在午前都轉以結陣防禦為主,午後先集結三千兵馬對大同內城展開強攻——從勝德門進來的長街再開闊,一次也僅能容得三五百人去附城強攻,空間還是太狹窄了。

這個速度,也能說可以了。

不過,拖延到這一刻再攻內城,時間已經太晚了。

天雄軍不可能攜帶笨重的攻城器械長程奔襲大同。

而進城兩天時間,朱沆、嶽海樓多次催促葛懷聰強攻內城,葛懷聰滿口答應,也下達備戰的命令。

實際上,得令專司此事的都虞侯忙於帶著部屬劫掠財貨、尋找胡姬宣示大越國威,早就將這事拋之腦後。等真正想要強攻內城時,葛懷聰才發現軍中才匆匆打造出幾架雲梯,更不要說將內城西門外側的屋舍都拆除掉,騰出更開闊排兵布陣的進攻空間了。

最為可惜的,大軍突襲大同城當日,四千多殘敵退守內城,人心最為惶惶。

大同內城有不少達官貴人,倉促從東城逃出大同城去,這進一步挫傷守軍的抵抗意志。

那時攻城條件雖然也更簡陋,天雄軍將卒也很困疲,但士氣可用,人心也最是振奮,倘若能一鼓作氣強攻內城,很可能直接就將殘敵所剩不多的意志壓垮掉了。

從葛懷聰率騎兵主力進城,兩天多時間過去了,城中守軍即便保持異常警惕,沒有打開過一次內城城門,也看不到他們跟外城蕃民有什麽溝通、交流,但大同城內形勢已經逆轉過來,這是瞎子都能看到的事實。

至於大同城外到底發生了什麽,內城守軍並不需要搞清楚。

他們甚至認為進入應州等地境內的大越軍馬已經被擊敗,他們這才會在這麽短時間裏等到援兵趕來。

而天雄軍進城兩天燒殺擄掠,守軍站在城頭都看得一清二楚,胸臆間怒火熊熊燃燒,他們甚至巴不得大越軍馬附城強攻內城,以便他們有機會發泄內心的怒火。

相比較之下,天雄軍的士氣就差太遠了。

勝德門遇襲垮塌,清晨奪南城、北城失利,普通將卒並不清楚外界發生了什麽。

將官一再解釋僅有小股敵騎來襲,但在軍吏以及最底層的兵卒看來,僅是小股敵騎來襲,為何勝德門為小股敵騎縱火燒塌了,為何他們到現在都沒能攻下南城、北城區域?

他們心裏在想,會不會是東路軍已經被殲滅了才會如此,將官其實早就慌如狗,此時只是強作鎮定欺騙他們?

從午時開始,葛懷聰就親自在前陣督戰,組織十數波攻勢,將卒都是惶然上陣,舉著盾牌、門板遮擋箭矢,簇擁簡陋的雲梯趕到城下,沒有其他遮護。

城頭檑木滾石從城頭砸下來,小盾根本派不上用場,剛推進到城下就有人被砸死砸傷。

勉強借雲梯附城而上,城下沒有弓弩壓制城頭,小盾只能遮住頭頂,卻不能擋住側翼的箭矢,普通兵卒所穿皮甲防護有限,紛紛中箭落地,剩下的人很快就倉皇後撤,任葛懷聰如何驅趕都不管用。

午後十數波攻勢,死傷數百人,唯有兩次爬上城頭,都還是曹師利身先士卒帶隊強攻所致。

天雄軍的虛實這時候徹底的暴露出來,曹師利個人再是悍勇也不可能逆轉形勢,看到他登上城頭,守軍都奮不顧身的沖過來,要拿他的頭顱立功。

也虧得清順軍士氣還算可以,拼死湧上城頭庇護曹師利左右,還能與守軍死拼,但無力進一步擴張城頭的空間。

沒有更多的兵馬替換登上城頭死戰,曹師利所部在城頭死撐,傷亡慘重又不能擴大戰果,兩次都不得不暫退下城墻休整。

天雄軍將進攻的重心放在內城,在西北城、西南城區域以結陣防禦為主,但不意味著南城、北城區域的反抗蕃民就此罷休了。

除了徐懷能通過腦海浮現的記憶片段窺破既定的歷史軌跡外,誰這時候能肯定劉世中、蔡元攸一定不會調兵精銳從應州增援大同?

事實上,葛懷聰、嶽海樓以及朱沆這時候都將希望寄托在劉世中、蔡元攸派兵增援上。

蕭林石他是看不起劉世中、蔡元攸二人,但此時也絕不敢斷定就他們不會派援兵趕來。

從應州城東南的黃水河南岸到大同城,相距百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