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

徐武磧、周景猜測應是徐懷派人送信,便從登城道下了城樓,直接趕回刺史府去,在趕到刺史府大門前,卻見是衣衫襤褸的燕小乙在魏大牙等人攙扶下走過來,以為出了什麽岔子,震驚問道:

“你這是怎麽啦,怎麽這般模樣回來?”

“連著跑一百裏山路,磧爺你也不見得比我好哪裏去啊?”燕小乙喘著粗氣,四肢脫力的癱軟在魏大牙的懷裏,嘴唇打著哆嗦,說道。

見燕小乙神態還是輕松,知道徐懷那邊沒事,徐武磧便放下心。

他親自將燕小乙攙扶進刺史府前院,替他捏拿筋骨,又安排人立刻去煎熬疏經活血的藥湯,以免燕小乙這番奔跑,留下暗疾。

待燕小乙稍稍緩過勁來,徐武磧才詢問徐懷與王舉、盧雄、徐心庵、殷鵬等人在晉公山的狀況。

這時候柳瓊兒、蘇老常、郭君判、潘成虎、範雍、史軫等人都聞訊趕來。

“赤扈騎兵還是太硬……”

燕小乙緩過勁來,詳細說及在晉公山南麓接濟西軍殘兵、與敵騎纏鬥的情形。

剛開始時赤扈人是吃了一些虧,但主要也是對徐懷所率人馬戰鬥力預估不足,當作一般的精銳看待。

等赤扈人警醒過來,每次都是兩到三倍的騎兵過來圍追堵截,並避免正面沖殺,以遲滯、糾纏等遊擊戰術為主,徐懷他們就很難再討到什麽便宜,只能緊貼著晉公山南麓小範圍的活動。

不過,他們打得謹慎,又有劉衍、陳淵二人親自出面收攏潰兵殘卒,很多事都比預想中進行得順利,也沒有在赤扈人手裏吃什麽虧。

而晉公山南麓的山地,雖說限制騎兵進入,但步卒能不辭辛苦,還是能翻越山嶺的。

他們在晉公山南麓與敵騎糾纏時,劉衍、陳淵二人也得以聚攏到上千名西軍殘兵,也相信將更多的敵騎吸引到晉公山南麓,能叫更多的西軍殘兵逃來朔州、西山。

不過,雖然有大規模的敵騎被吸引到晉公山南麓,但敵軍並沒有莽撞攻入晉公山,顯得非常有耐心,徐懷這就擔憂赤扈人有可能看穿朔州的圖謀,有意將計就計,一面集結一部分主力騎兵與他們糾纏,一面令叛投的曹師雄在控制嵐谷縣之後,強攻西山。

那相應的作戰計劃就必須立即進行調整。

從晉公山往南,快馬傳信的通道已經被敵騎徹底封鎖住,往北出晉公山,從蕭林石總控制的蒼頭河谷借道繞來朔州城報信,路又長又險,最終還是燕小乙仗著他過人的腳力,硬生生攀爬山嶺,趕回朔州城傳信。

雖說徐懷的命令,與史軫之前的建議相近,但潘成虎還是禁不住遲疑的問道:

“這時候調整計劃,已經退入晉公山的西軍殘兵怎麽辦?劉衍、陳淵在晉公山都已經聚攏千余殘兵了,其他地方應該還有更多的潰兵殘卒躲避赤扈人的剿殺,要能將他們都接應到朔州,還是相當可觀的。”

“軍侯說統兵作戰必定要有取舍,特別是此時敵強我弱,想面面俱到,只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燕小乙說道,“已經退入晉公山的西軍殘兵,倘若沒有機會撤往西山,則可以安排向蕭林石投降——劉、陳二位軍侯也會盡快率小隊人馬走山陘繞道前往西山,在那裏收編已經逃入西山的殘兵……”

徐武磧、郭君判、潘成虎等人皆沉吟起來。

雖然目前具體逃入西山及晉公山的西軍殘兵各有多少,還沒有確切的數字,晉公山那邊要更多一些,但要將這些殘兵敗卒聚攏起來並接應到朔州城及西山,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真正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

目前赤扈人的戰略重心在應州、雁門關以及滯留應州東部山嶺之中,數目更多的西軍潰卒。

赤扈人同時對蕭林石部多少有些忌憚,故而在懷仁以西戰場投入的兵力不多,目的以遲滯西軍殘兵西逃為主,暫時不會強攻懷仁、金城及朔州等城。

然而等到赤扈人攻陷應州、雁門關,其主力即便急於南下,必然也會先解決側翼的威脅,攻占懷仁、金城及朔州等地。

桐柏山卒以及在晉公山所聚攏的西軍殘兵,都必須在此之前撤入西山,要避免被數倍於己的敵兵圍困於朔州城裏,最終難逃覆滅結局——已經逃入西山的潰兵殘卒,則有更多的時間進去收編,甚至直接濟助他們逃回涇原、環慶返鄉,對大局也是有裨益的。

這也是徐懷他們擬定的作戰方案。

他們之前僅需要盯住應州、雁門關方向的敵軍主力動向即可;他們也一度推測天雄軍大部隨曹師雄叛變投敵,短時間內軍心動搖,在嵐州根基不穩,難對他們產生多大的威脅。

然而這一狀況在這時已經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