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營

出汴梁城往南,皆是一馬平川,眾人也沒有刻意循著驛道而行,直接從京畿屬縣尉氏踩踏冰雪往南,經鄢陵,渡過潁水,從許州(許昌)、陳州(周口)之間南下,便進入蔡州境內。

蔡州治上蔡,胡楷都還沒有動身抵達蔡州,徐懷他們當然不會進上蔡城,而是從上蔡城西穿過疏林繼續往南渡過汝水。

這時候地形已有一些起伏,蔡州南部、西部屬於伏牛山東麓、桐柏山北麓的丘陵地帶。

再往南進入確山縣境內,從南往西舉目眺望過去,積雪的蒼莽山嶺連綿起伏,大復山、金頂山、燈台架山三座較大山脈依舊橫亙在蔡州的西南方向,與南陽盆地隔開。

桐柏山南北嶺以及支脈大復山屬於唐州泌陽縣,而同為桐柏山北嶺余脈的金頂山,以及作為伏牛山東麓余脈的燈台架山則分別屬於蔡州下轄的確山縣、舞陽縣。

除了桐柏山南北嶺之間的走馬道,可以從光州方向進入南陽盆地,以及伏牛山東麓與燈台架山之間的方城缺口歷來都是南北爭衡的兵家必爭之地外,大復山與金頂山之間也有谷道,可以從蔡州確山縣境內直接進入南陽盆地。

而金頂山與燈台山雖然分屬不同的兩大山脈,兩山之間北部地區的地形較緩,形成相當開闊的谷地,也有很多人棲息繁衍其間,但兩山的西南又有山脈橫亙,將谷地以及北部的丘陵區與南陽盆地隔斷開。

天宣八年元月一日,徐懷、王舉、徐心庵與周景、牛二、燕小乙、朱世聰等人及百余扈騎的簇擁下,抵達確山縣城西南的大復山東北麓山腳下。

鄭屠、王憲率二十余騎護送史軫家小及王萱坐馬車南下,雖然早一夜出發,但因為馬車需要走驛道,這時候卻被徐懷他們追上了。

而早就得到消息的徐武江、徐武良以及提前趕回桐柏山的蘇老常、徐武坤、範雍、王峻、範宗奇等人,這時候也得信,趕到大復山來與徐懷、王舉等人會合。

雖說柳瓊兒與徐懷他們差不多是同時從府州出發南下,但柳瓊兒沒法能扛住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策馬而行的辛苦,她跟隨大部隊南撤,這時候還沒有回到淮源;還要拖後五六天才會抵達桐柏山。

徐懷勒住韁繩,停馬駐足在大復山腳下,眺望四周。

雖說離開桐柏山才兩年時間,卻恍如隔世。

兩年前他與徐心庵、殷鵬、唐盤、唐青等人護送王稟前往嵐州赴任,主要還是想著北地形勢崩潰時,能盡可能多的聚攏桐柏山卒撤回淮源來,叫在匪亂中元氣大傷的淮源多少恢復些生機。

這一目的已經得到很好的實現。

桐柏山匪亂之後,差不多有六千多匪兵被充入嵐忻等地的禁廂軍中參與北征伐燕,徐懷通過大同撤軍以及從蕭林石那裏接收一部分俘兵,總計有四千多桐柏山卒能夠撤回到桐柏山來。

除此之外,還有四千多胡族婦孺及八百余烏敕部族人已經分批遷入桐柏山裏。

這些多多少少彌補了淮源在桐柏山匪亂中損失慘重的人口。

然而在接下來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可能十年、乃至數十年的河淮戰事之中,卻不知道會有多少桐柏山卒將在沙場之上馬革裹屍!

形勢嚴峻,眾人也沒有太多別後重逢的喜悅,簡單寒暄過,徐武江說道:“昨日得你傳回消息,我們召集熟悉大復山、北嶺地形的一些老人,討論了一宿,有個地方符合你的要求——我們這就直接過去看一下?”

“好,我們直接過去走一趟。眼睛看到的,要比說的來得直觀!”徐懷說道。

朱桐率領朱府拖家帶口的仆役兩三百人護送朱府老夫人行速要稍慢一些,徐懷安排先護送史軫家小前往確山縣城暫歇,等朱桐他們從後面趕上來,再一並從光州(信陽)借道,走容易走的桐柏山道前往淮源。

徐懷在與徐武江、徐武坤、蘇老常、範雍等人會合後,則直接沿著大復山北麓與金頂山之間的谷地,往西南方向策馬而行。

雖說確山西南分作大復山、金頂山,但同屬桐柏山北支余脈,地形粘連,兩山之間的谷地也是連伏不平,溝壑交錯。

雖然這裏早年也有谷道可往南陽盆地之內的唐州泌陽城,但大復山、金頂山在行政規劃上,卻分屬京西南路唐州、京西北路蔡州。

不僅兩山之間的谷道,長年沒有哪個地方願意出資修繕,附近的山寨盜寇隔三岔五打個家劫個舍啥的,兩邊的州縣衙門也是互相推諉。

徐懷他生父王孝成出知唐州時,對桐柏山及附近的山寨勢力都進行了嚴厲的打擊,但王孝成調離唐州之後,桐柏山道因為主要位於唐州泌陽縣境內,地方宗族勢力相對團結一些,得到很好的維護,地方勢力同時也從日益活躍、繁榮的商貿上獲得很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