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聯結

小雀崗西坡軍寨,之前是照哨壘標準修造,伐木作柵,寨中僅百余步見方,非常的狹小;目前除了已駐入一營精銳外,還暗中運入的大量物資儲備於此,極其擁擠。

公廨大帳占地也極為有限,原木搭建兩排狹窄廂房充當諸曹公廳;還有將吏休息的集體宿舍,有議事廳、有指揮大帳。

指揮大帳居中有一張丈余長的木案,其上用松樹脂、河砂制作的沙盤,清晰無比的顯示出舞陽以北的汝水、潁水地形。

徐懷站在木案旁,審視沙盤,問陳子簫、周景:“敵軍在許昌、宛丘的部署,都摸清楚了?”

陳子簫說道:“……嶽海樓春後從明溪河撤軍,其主力撤回宛丘(陳州治)休整,其麾下大將蔣昭德也棄召陵城北還許昌(許州治)。我們北出小雀崗,許昌那邊沒有動靜,宛丘有兩千兵馬從商水西進,在這座叫黑石溝的小寨子裏駐紮下來,距離北岸長坡約四十裏路程!”

召陵故城就在小雀崗東側十數裏外,但楊麟從蔡州撤出時,除了縱火燒毀召陵城中街巷外,還掘開召陵南側的老榆河堤,引水灌入召陵。

去年秋後,嶽海樓麾下將領蔣昭德率部南下進逼駐守舞陽的劉衍所部右驍勝軍,也沒有修繕召陵殘城,而是在召陵殘城的西南側修造營寨。

不過,蔣昭德春後撤還許州,較為從容將營寨摧毀才走。

現在召陵故城,基本上就剩幾截殘破城墻。

“我們商議許久,”陳子簫站在沙盤前,介紹他到小雀崗後反復琢磨後的守禦作戰計劃,說道,“當務之要,是要南北兩岸建立穩定的往來,召陵殘城也需要派出人手占據,以便模糊叛軍的視線!”

楚山前期要盡可能避免引起嶽海樓的警戒,連小雀崗這邊都沒有派太多的人手,更不可能派大量兵馬進駐召陵,對殘城進行著手修繕。

一般說來,破山開渠要在汝水北岸進行,楚山當務之急,就是需要在北岸建立穩固的防禦,確保上萬青壯民夫、匠工破山開渠之事,不受敵軍的滋擾,而非將有限的資源及人力浪費在南岸召陵城的修繕上。

然而問題在於,楚山棄近在咫尺的召陵殘城不占領、修繕,突然間將上萬人馬及不計其數的資源運過汝水,嶽海樓即便無法洞察楚山真正的意圖,但哪怕出於臥榻之下不容他人酣睡的思量,他都會第一次時間調兵遣將進逼過來,將楚山兵馬從汝水北岸逐走。

想要迷惑嶽海樓,引開叛軍的視線,哪怕會因此浪費頗多的資源及人力,楚山還是要先分兵去守召陵殘城,並投入資源對殘城進行修繕。

這麽一來,嶽海樓就極有可能會誤以為楚山在小雀嶺及北岸長坡的動靜,是要建造一個能對許州、陳州保持一定壓力的前出營壘,會誤以為這是楚山兼領淮上西翼防線之後正常的防禦體系完善,而非突然間要搞其他什麽大動作。

唯有如此,前期才有可能令嶽海樓懈怠,將一些時間、精力以及資源浪費在對應的防禦部署上,為楚山再爭取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準備時間。

這個當中極為關鍵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在小雀嶺與北岸長坡之間建立穩定的聯系。

一旦大規模的青壯民夫、匠工正式進入北岸長坡破山開渠,到時候嶽海樓也能意識到問題所在,必然會集結大規模的兵馬強攻過來。

到時候南岸需要快速支援北岸,源源不斷的輸送糧秣、人馬,又或者考慮最壞的情況,抵擋不住敵軍的攻勢,不得不暫時放棄破山鑿渠的計劃,這麽多人馬、民夫要快速撤到南岸,靠渡船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敵軍還控制著汝水入淮附近的淮川城。

這也意味著敵軍在潁州的水軍,能經淮川進入汝水,逼迫小雀崗協同作戰;楚山在周橋、信陽操練的水軍,卻沒有辦法進入汝水作戰。

單純在南北兩岸連舟建浮橋,太容易為敵軍摧毀。

陳子簫、周景、唐天德、喻承珍以及莊守信之子、負責率領匠師隊伍的莊庸,反復研究過幾個方案,決定在小雀崗與北岸長坡之間建造懸索吊橋。

當世,吊橋又稱笮橋,笮,乃竹篾擰成的索,便是桐柏山裏常見的竹索橋。

不過,早年桐柏山裏的竹索橋,多建於跨度不大的溪澗,還需要兩側有天然固定物,如巨樹或堅固崖巖鑿孔。

即便如此,竹索橋的承載力都是極為有限的,無法同時承擔十數載滿物資的馬車或數十人同時通過。

桐柏山用瓶形高爐冶煉精鐵,打造鐵索的成本大降,去年就著手在桐柏山修造鐵索吊橋,積累了一些經驗。

陳子簫他們計劃在小雀崗這邊建造鐵索橋——小雀崗與北岸長坡的巖層距離水面的高度都非常有限,同時河道跨度寬達百步,陳子簫他們則計劃開采石塊,在小雀崗延伸進河道的石崖之上壘砌七八丈高的石墩高台作為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