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

建繼三年的上元節,為慶祝汝潁大捷,襄陽城難得的張燈結彩,一派喜慶氣氛,但滿城百姓的心情卻又是異常復雜。

因為這一天,建繼帝正式頒詔遷都建鄴。

雖說襄陽府作為陪都,繼續獨立於荊湖北路之外,但皇帝都要走了,這算什麽事嘛?

普通老百姓無法理解陜洛大部淪陷、江南荊湖局勢不穩,大越戰略重心東移,以及淮南防線脆弱等,都是最終促使遷都的關鍵因素。

普通老百姓禁不住擔憂,皇帝還要往南跑,是不是虜兵快要殺過來了?

與朝堂走得頗近的襄陽士紳早就知道遷都一事,也早就知道朱沆出知建鄴府兼領建鄴兵馬都監、右驍勝軍統制劉衍率部前往建鄴等地駐守,是為遷都作準備。

不過,從盛傳遷都之事起,建繼帝前後拖了大半年都沒有動身,之後又禦駕親征取得汝潁大捷,很多人都以為遷都一事會就此中止。

卻沒想到新一年的上元節都還沒有過去,就正式頒詔遷都了。

聽聞到正式頒詔遷都的消息後,火急火燎趕到鋪院的魏成隆,看到鄭屠從都進奏院回來,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去,問道:“鄭郎君,這次真是要遷都了,怎麽之前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是傳往楚山的詔令!”鄭屠將懷中詔令取出來,遞到魏成隆跟前讓他看一眼,說道,“這還能有假?”

汝潁大捷,文武群臣集於舞陽就已經議定年後遷都,襄陽城中與朝中關系密切、有所往來的士紳商賈得到消息,都提前將家業往建鄴轉移,或派家人趕往建鄴添置宅邸鋪院,

魏成隆之前不是沒有聽到風聲,卻是鑄鋒堂謹守規矩,在朝廷正式頒詔之前,一點準備都沒有做,魏成隆都沒有從鄭屠這裏探得一點口風,還以為汝潁大捷令遷都這事黃了,誤以為別人所聽到的消息都是假的。

魏成隆非但沒有跟著做什麽準備,甚至接手別家拋售的一棟宅院,暗自以為撿到大便宜了。

魏成隆這時候有些傻眼的問道:“我們之前怎麽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不是都說節帥在汝潁殲滅七八萬敵軍,令胡虜不敢再越潁水半步,怎麽又要遷都了?”

“遷不遷都,跟潁水大捷沒有什麽直接關系,甚至之前還因為潁水會戰耽擱了幾個月!”鄭屠說道,“耽擱是耽擱了,但遷都是早就定下來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的!”

魏成隆也不敢抱怨鄭屠之前一點口風沒漏,小翼的問道:“那鑄鋒堂呢?都沒有提前做一些準備,貿然間慌手慌腳,還不知道亂成什麽樣子呢!”

“鑄鋒堂要做什麽準備?”鄭屠反問道,“朝廷都沒有正式傳旨,鑄鋒堂就遷到建鄴去,那讓朝中大臣如何看待楚山?一點規矩都不講了?”

楚山目前對外輸出的物產,以兵甲、鐵料、炒茶及桐油為主,目前供給荊北、南陽、襄陽等地就已經供不應求了,暫時不會大規模往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及荊南等地販售。

鄭屠作為楚山專駐襄陽的進奏使,平日都要到隸屬於中書門下省的都進奏院應卯,楚山有什麽章奏或朝廷有什麽詔諭,他負責第一時間承轉——這次正式遷都,他當然要隨都進奏院遷往建鄴。

為方便鄭屠在建鄴有足夠的人手調用,鑄鋒堂還是會派人前往建鄴開設鋪院,但以販售炒茶為主。

炒茶目前還是楚山所獨出,朝中很多士臣都是習慣沖泡便捷、回甘無窮的炒茶,鋪院以售炒茶為主,卻不愁在建鄴無以立足,因此也無需提前派人前往建鄴大肆準備什麽。

鄭屠窺著魏成隆臉色晦暗,坐下來慢條斯理的飲著茶,問道:“你有什麽打算,是留在襄陽,還是回楚山去?襄陽這邊也是需要人打理的。”

“鄭郎君到建鄴,身邊怎能缺了我使喚?”

鑄鋒堂以往在襄陽的事務,主要就是方便大宗物資在襄陽通過漢水集散,魏成隆要是留下來,都有機會獨擋一面,但他也沒有太多的猶豫,一口咬定要跟著鄭屠前往建鄴。

汝潁大捷都不能中止遷都,魏遠隆懷疑汝潁大捷所傳的戰績有很大文過飾非的嫌疑。

他擔心哪天楚山軍未能守住淮上,赤扈騎兵殺到襄陽就是二三天的事情,他一家老小留在襄陽會玉石俱焚,怎麽看都是建鄴更安全。

再說了,皇帝及文武百官都遷往建鄴了,留在襄陽還能有什麽盼頭?

鄭屠見魏成隆拿主意卻快,說道:“那你快快準備去吧,說不定過兩天就要動身了……”

這會兒晉龍泉著人送來糕點,作為上元節的贈禮,鄭屠也是不動聲色的留下來。等將詔函派人緊急出城送往楚山之後,鄭屠找了一個借口離開鋪院,在西城一處酒肆的雅室裏與晉龍泉秘密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