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

程倫英不相信徐武江、唐盤二人真不清楚徐懷真正的意圖,但想到建繼帝駕崩後紛至沓來、令人眼花繚亂且心驚不已的消息,程倫英也能理解形勢的錯綜復雜,暗感有些事此時在楚山或許僅限徐武江、唐盤等極有限的人知悉,當下也按捺住內心的好奇與深深困惑,說道:“寧慈差遣我過來,更多是打聽些消息,你們二人倘若無暇去見寧慈,有什麽事情我可以轉告……”

“那就勞煩程郎君……”徐武江拱手說道。

補給線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展開,特別是人馬以及駐營的物資都要第一時間到位,徐武江、唐盤還真沒有辦法脫開身,親自前往泌陽城與寧慈、周運澤等人糾纏。

徐武江當即派了一人隨同程倫英前往泌陽城,面見寧慈、周運澤等人陳述楚山奉樞密院征調、協同荊湖北路及荊湖南路進剿洞荊賊軍之事。

初聽徐懷於建鄴帝大殮之日西返南蔡,親領兵馬協同兩湖進剿賊軍的消息,寧慈、周運澤也是一臉的震驚,但楚山來人退下之後,寧慈、周運澤很快也琢磨出一些異常來。

他們能坐到這個位子,絕對不是蠢人,當然清楚行軍作戰,就地征集糧秣等物資,損耗是最低的。

再說了,徐懷持有樞密院的征調令,除了可以名正言順的從荊湖北路征調物資,更為關鍵的是在進剿作戰結束之後,楚山可以將結余物資收入囊中帶走,將一堆爛帳推給荊湖北路制置司與中樞去扯皮清算。

倘若不從荊湖北路就地征調物資,完全從楚山內部周濟、調集,就算可以向朝廷虛報大量的損耗,但問題是朝廷如此捉襟見肘,什麽時候才有可能將帳給楚山填平?

朝廷倘若能拿出錢糧,去年怎麽可能同意楚山在鄂北僑置南蔡縣?

還有一點,那就是程倫英能想到的,寧慈、周運澤也不可能注意不到:

從舞陽到荊門華陵河口的補給線,楚山為何不要求所經府縣出兵保護,非要調動本部精銳進駐沿線五六處物資中轉站?

難道是真擔心賊軍有能力繞到襄陽、南陽襲擊楚山的補給線嗎?

“寧府君,楚山這次動作不尋常啊!”周運澤輕輕叩著手指,跟寧慈說道。

程倫英面色如常的坐在下首,拿眼角余光打量寧慈。

卻見寧慈神色陰郁的沉吟片晌,繼而做出決定道:“楚山需行之事,先盡力配合,另外我們再遣人前往南蔡面見靖勝侯,求征調令一觀……”

“不需要派人趕往建鄴核實一下?”周運澤有些意外的問道。

南陽府沒有接到朝廷的行文,態度強硬的話,甚至可以拒絕楚山兵馬入境,退而求其次也是快馬加鞭派人前往建鄴核查是不是驛傳出了什麽問題——僅僅派人去見徐懷確認征調令是否存在,態度就太軟弱了。

寧慈揮了揮手,說道:“無需如此麻煩,我相信靖勝侯不會假造樞密院函文。”

周運澤作為通判,並非寧慈的僚屬,甚至有監督、彈劾寧慈理政不端的權力,但寧慈對這件事的處置只能說太過軟弱,卻沒有特別不妥的地方。當然,周運澤他要是覺得有必要,也是可以直接派人前往建鄴詢問行文遺漏之事。

周運澤遲疑了片晌,也沒有多堅持什麽,只是朝寧慈拱拱手,說道:“那一切便聽寧府君安排。”

在周運澤、程倫英及諸多官員離開,寧慈走回到與府衙後方的宅院。

寧慈沒有攜家小赴任,在泌陽的住所乃是一棟緊挨著府衙及其他官員集中住宿區幽靜的院子,院子裏有三四十名仆役、奴婢以及在南陽新納的兩名小妾照顧起居,自謂在諸多士臣裏已是清廉如水了。

回到書齋坐於案前,寧慈看著窗外陷入沉思。

建繼帝襄陽登基之前,寧慈與時任京西南路經略使的顧藩交好,之後也主要是在顧藩的力薦之下,才出任南陽知府。

當然,當時周鶴、高純年等人也屬意寧慈——寧慈能在諸多士臣脫潁而出,除了他作為士臣群體的一份子對唐、鄧二州更加了解外,更主要還是他很早就不掩飾對出身卑賤的楚山眾人的不滿。

徐懷桀驁不馴、大權獨攬以及戰功之耀眼將他人襯托得黯然無色、令人嫉恨,這些還是其次,真正犯大忌諱的還是徐懷在汝蔡兩州手段強硬的平抑地租、隨意征沒田宅以及丈量田地均攤田賦、清理民戶對山林河川及礦產的侵占等事。

這點不僅僅違背了大越立朝以來“不立田制、不抑兼並”的祖制,更是觸及士大夫淩然眾生之上的根本利益。

寧慈以文淵殿直學士兼知南陽府,一年俸祿一千兩百貫已經可以說優渥了,但不要說遠在祖籍的妻兒老小要養了,他自己在南陽府宅院裏三四十名仆役、奴婢以及兩名小妾,一年的用度沒有三四千貫根本打不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