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極限

“以此看來,除開東西兩翼的駐軍外,我們在廣成、汝陽、襄城、召陵、舞陽等地填入十五萬兵馬,就足夠抵禦敵軍進攻了!”

京襄制司成立之後,徐武江就留在荊州,以知州兼兵馬都監,掌握荊北四縣及南蔡縣的屯田及屯輜兵安置、操練以及借防備匪寇春風吹又生、整備沿江及漢水下遊防務等事。

這次他也是趕到泌陽參加備戰大會,才知道軍情司對敵軍秋冬攻勢的最終判斷。

敵軍在中路總計只能動員三十萬左右的兵馬,徐武江以為京襄在正面戰場依托成熟的防線,集結十五萬人馬,就足夠抵禦了。

京襄的西翼防線乃是武關-淅川。

徐懷決意放棄商洛,已經將防線收縮到地狹山險的武關河一帶,考慮西線敵軍大將蒙圖烈今年秋冬對武關的進攻意圖不會太強,以範宗奇當前所率領的一萬常備兵馬,配合附近屯寨亦耕亦戰的後備兵馬進行預備,應該足夠應付了。

東翼申州行營防區,包括確山縣、青衣嶺營城以及淮源縣、楚山縣、信陽縣、羅山縣等地在內。

孫彥舟、胡蕩舟等歸附義軍首領,主要還是投機取巧的心態,在他們自身及手下將卒家人都留在建鄴、荊南等地安置的情況下,沒有承受絕大的壓力,輕易也不大可能會投敵。

目前很難想象赤扈人在中線、東線的兵馬主力,會輕易舍棄正面戰場,在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大軍就直接渡過封凍期很短的淮河去圍攻潢川等城。

因此,短時間內不需要擔心歸德軍出現大的問題。

京襄東北翼防線所承受的主要壓力,主要是確山、青衣嶺方向。

不過,考慮到汝潁等水以及汝潁兩岸廣及百裏縱深的洪泛區封凍期同樣很短,確山、青衣嶺等地所承受的軍事壓力也同樣較小。

在徐心庵當前所率領的一萬五千余左軍精銳基礎上,將東翼守兵規模擴編到三萬人,主要還是考慮保障內線的生產不受幹擾。

而說到汝蔡兩州正面戰場,又分為東西兩翼。

西翼乃是箕山與伊水、伏牛山西北麓廣成澤之間的缺口,也是汝州槽形盆地的西端,這裏也是汝陽淪陷之前的廣成大戰的戰場所在地,當時楊麟、楊祁業父子率左驍勝軍主力在此被曹師雄擊退,被迫分守汝陽、梁縣,最終使汝陽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而失守。

最近兩年,京襄(楚山)不僅在廣成澤以北修建了占地四裏縱深的廣成軍寨,加強汝州西翼的防禦,還重新打通嵩縣、汝陽與魯山之間的九峰山隘口。

作為宛洛西線三鴉路的北段部分,九峰山隘口驛道修復後,汝陽倘若再遭圍困,援兵可以從滍水(沙河)上遊,經九峰山隘口殺到汝陽城南。

汝陽與嵩縣之間的棧道也已經修通,使得汝陽、嵩縣與廣成三城(寨)互為犄角,形成控扼要沖、不畏孤立、封鎖的堅固防線——除此之外,汝州境內還有橫穿箕山的幾個孔道,皆易守難攻。

而敵軍從洛陽出兵,沿伊水右岸南下,除了伊水與萬安山、箕山之間的通道狹窄外,在廣成寨與箕山東南麓山嶺的壓迫下,供其展開兵馬的戰場空間有限。

因此,王憲統領的右軍基礎上,將防守兵馬擴編五萬左右,眾人相信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汝蔡防線的難點在東線。

敵軍可以從許州境內渡過潁水,進逼汝水(滍水)北岸的襄城、召陵等城寨,與京襄爭奪汝水上遊,同時也是汝州盆地東口的控制權。

然而也幸虧汝潁大捷鑿開汝水,在汝潁之間形成廣及百裏的洪泛區——後期更是波及汝潁兩水的中下遊全部地區。

除短暫的封凍期外,汝潁之間的中下遊地區到處都是泥濘的沼澤,令敵軍不敢輕易涉足——短暫的封凍期會有敵騎進入擾襲,也通常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這實際使得原本長逾四百余裏的蔡州防線,縮短到百余裏寬。

而在百余裏防線上,京襄(楚山)依托汝水(北滍水)以及襄城、召陵兩城,修建了堅固而完善的防線。

在以陳子簫為首的前軍兵馬基礎上,將襄城、召陵以及舞陽等地的防守兵馬擴編到十萬眾,眾人以為是足夠抵禦敵軍進攻。

總的計算下來,京襄這個冬季要抵擋住敵軍的進攻,總的動員規模還要略低於二十萬人眾。

這是京襄此時已經能完全承受的結果。

此時京襄全境已經完成秋糧的播種,今年夏糧又再獲豐收,僅制司所轄的五百萬畝屯田,夏糧收成就高達七百余萬石,除了基本解決饑民饑荒問題外,制司的軍糧儲備也逼近百萬石。

依托數年來精心打造的防線,錢糧又相對充足,眾人對總計動員二十萬兵馬填入防線、以防禦為主,抵擋住赤扈人這波進攻,還是信心十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