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州衙

知州錢雲書八月底才回嘉州城,次日朱芝再次來到州衙拜見錢雲書。

朱芝之前風塵仆仆趕到州衙報道,身邊僅有兩名家將隨行,朱桐與呂靖等四名家將在州衙外的巷子裏等候,顯得頗為落魄。

這次也僅有蘇求承、呂靖陪同朱芝走進州衙,而在州衙之外,朱桐一襲錦衫坐在柔軟的錦鞍之上,手執轡頭,悠遊自在地打量著州衙大門兩株枝葉茂密的老榆樹,不時還拿馬鞭子抽打兩個樹皮枯峻的樹身。

一名老吏從大門裏走出來,躬身笑道:

“朱司戶進去與州君說話,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二公子您還是進來稍坐片刻!”

“我大哥與州君所議乃是朝廷大事,我一介平民湊不了熱鬧。不過,倘若進州衙只能坐冷板凳,我還不如在此等候。嘉州城比建鄴涼爽多了,風物也好,不會令人閑氣。”朱桐打著哈哈說道。

“二公子說笑了。”老吏訕笑道,有些惶恐地瞥眼打量朱桐身後百余駐足相候的披甲家兵皆剽悍勇健,一時間琢磨不透朱家兄弟這次是唱哪出戲。

附近民眾早就注意到這邊的狀況,越來越多的人從附近的街頭巷尾探頭朝這邊張望,都不知道嘉州發生了什麽了不得的大事。

嘉州雖是邊州,但相鄰東蠻、青羌諸部都相對溫順,數十年沒有滋生什麽禍事,兵備也相當稀松。

嘉州城裏除了一營四五百名禁卒稍有模樣外,廂軍人數要更多一些,但多為老弱病殘,平時也主要充當各種勞役。

而州衙裏的官差平時也疏於操練,滿腦子想著應付差遣,到哪裏搞點油水,松松垮垮,沒有半點大越將卒的模樣。

突然間有百余如狼似虎的甲卒一早“圍堵”在州衙前,怎麽不引人遐想聯翩?

“莫不是州衙有誰犯下什麽大案,朝廷派人過來將他捉拿回京中受審?”

“也不知道那位小將軍是什麽人物,端是俊逸非凡,年紀輕輕就受此大命,前途一定了得……”

外圍的民眾沒人敢上前來瞎打聽,只是在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

……

州衙後宅花廳之中,知州錢雲書坐在長案之後,臉色陰沉地看向倉促走進來的幕友周赟,問道:“不是說朱芝就帶了幾名家人過來嘉州赴任,怎麽又冒出來這麽多家兵?”

“這十數日我隨州君大人出城巡視,州衙乃是通判蔡大人坐鎮,之前就聽說朱芝到州衙來訪,身邊僅一二人相隨,也沒有誰留意朱家到底有多少人馬跟隨進城。”

周赟微微蹙著眉頭說道,

“不過朱氏在汴梁時就是宰執之家,朱沆又歷任樞密院都承旨、建鄴府尹、鴻臚寺卿,榮樂郡主也是碩果僅存的宗室之一,朱家兄弟鞍前馬後帶著一兩百僮仆赴任,倒也正常。不過,一個外放之臣,還如此不知收斂,我看朱家的榮華富貴估計是長久不了了。”

“我不管朱家榮華富貴能延續多久,但朱芝如此做作,是什麽意思?是認為我之前不在嘉州,是有意避開他,故而這次要給我下馬威看?”錢雲書惱怒問道。

周赟勸道:“州君與張狂之人計較這些作甚?”

錢雲書出城巡視是計劃中的事情,事先並沒有預料到朱芝幾時過來赴任,但朱芝抵達嘉州、趕到州衙報道之後,州衙這邊也及時派人找錢雲書報過信了。

錢雲書雖是一州之長,又兼理黎州羈縻之事,照理來說朱芝赴任後也是他的下屬,但朱芝好歹也是七品官員,整個嘉州城都湊不出兩只巴掌來,錢雲書理應盡早返回嘉州城與朱芝見面,商議朱芝前往黎州赴任之事才對。

問題就在兼理黎州羈縻之事上。

黎州地域廣闊,乃東蠻、青羌諸部世居之地,這些部族的首領差不多有三四十人得朝廷冊封世襲知州、刺史,各自管理族地,朝廷上百年來也都沒有直接派遣一名官員。

不過,涉及朝貢、榷買等務,則由嘉州負責;同時這些部族倘若有什麽不安分的地方,嘉州也有監視之權,乃至出兵進剿。

因此羈縻的權柄不小,所涉及的利益更大。

單以榷買而論,東蠻、青羌諸部十幾二十萬人眾,散居邛崍山南麓的群嶺之中,每年與嘉州各種錢貨交易好幾十萬貫。

各種榷稅、過稅松一點、緊一點,每年就是幾萬、十數萬貫的活頭。

錢雲書雖說自汴梁淪陷後被遺忘在嘉州,日子卻過得無比的滋潤,他本人也沒有動一動的念想。

現在朱芝外放黎州任司戶參軍,雖說還是受嘉州節制,但作為朝廷正兒八經第一個直接派遣到黎州任職的官員,之後諸多羈縻事務,朱芝就成為了第一負責人。

錢雲書拖著不回嘉州城,也是有意叫朱芝多坐十天半個月的冷板凳,好叫他想清楚在黎州任事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