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

劉衍倘若要前往銅官山與徐懷見面,他們至少要在路上多耽擱兩三天的功夫,人也會變得疲憊困頓,為後續穿過虜兵的封鎖線憑添諸多兇險;從韓圭、姜平這裏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劉衍只能帶著遺憾與十數家將往東面的潤州而去。

潤州乃建鄴以東重鎮,古稱丹徒、京口,隸屬於兩浙西路(兩浙西路與後世浙西概念不同,主要領蘇、潤、常、杭、秀、湖、嚴等州,也是當世最為富庶之地)。

潤州臨江負山,東屏建鄴,又與淮東重鎮揚州隔江相望,江南運河暨京杭大運河的南段,起於潤州,南至杭州,橫穿整個太湖平原,這些都決定潤州自有史以來的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次戰事之初,兩浙西路兵馬都部署司就從不多的路轄禁軍裏分出兩千兵馬加強潤州的守禦。

潤州此時除了路轄禁軍、州軍(含水軍)外,在形勢惡化之後,還大舉征募鄉勇,收編東逃的建鄴水師潰兵,此時總計有守軍一萬五千余眾。

至少在虜兵大舉登岸之前,這麽多的守軍聚集州治丹徒縣城之中,多多少少還是叫人心安。

劉衍趕到潤州後,著守將調派兩艘走舸,趁虜兵水師夜間難以封鎖嚴密之時護送他們渡江,連夜進入真州揚子縣。

雖說江北真、滁、和三州此時名義上仍然大體處在左右驍勝軍的控制之下,除了武壽、歷陽兩縣外,其他揚子、六合、全椒、武壽、烏江、清流等重要城池暫時都還沒有失陷,但劉衍與諸家將晝伏夜出,三日後趕到滁州全椒縣時,沿途看到不少村寨為穿插進來的虜兵所破,殺戮隨處可見。

“劉侯……”

率部撤入全椒、清流兩城堅守的楊祁業可沒有窩囊到拿吊籃將劉衍拉上城墻,他在城頭巡視時,看到劉衍在十數家將的保護下來到城下,無視數百虜騎像是嗅到什麽氣味般正打馬朝城下趕來,下令打開城門親自出城迎接劉衍。

劉衍與鄧珪、張辛以及楊祁業的父親楊麟齊名。

楊麟於汝陽慘烈戰死,楊祁業繼承父志,接掌左驍勝軍,但他在劉衍面前,始終以子侄輩自居,執禮也恭。

左驍勝軍將卒這些年在楊麟、楊祁業父子的率領下,經歷河洛、汝潁、汝州等一系列的血戰,早就淬煉出鐵一般的意志,看數百虜騎朝這邊進逼過來,當即分出相應的人馬列陣相候,不使之驚擾楊祁業與劉衍在城下相見。

目前全椒城裏,除楊祁業所統領的左驍勝軍三千精銳外,還有大量從合肥、肥東等地往東潰逃出來的人馬。

他們以往是劉衍的部屬,此時看到劉衍在十數家將的護衛下冒險渡江而來,聞訊趕到城下來見,眼睛裏滿是愧疚。

“文江無能,棄肥東而逃,請劉侯罪罰!”

右驍勝軍第二將梁文江跪在城門之前,將佩刀解下舉過頭頂。

劉衍沒有接過梁文江舉起的佩刀,而是朝遠處眺望過去。

目前全椒以西諸城,除了解忠仍在巢縣苦苦堅守,肥東、武壽、歷陽以及合肥等城皆陷,全椒西城門地勢較高,劉衍除了能看到徐徐逼近的數百虜騎外,還能看到視野遠處虜兵在滁水北岸紮下的營寨。

率部駐守肥東等地的梁文江在看到許璞潰於合肥城下、合肥城隨之淪陷,他就果斷率部棄肥東東撤,是保存了右驍勝軍一部分實力,但又由於他相比較解忠率部死守巢縣不退,顯得有些狼狽,朝中諫官多以此主張追究梁文江怯敵畏戰、擅棄肥東重鎮的罪責。

過了良久,劉衍才伸手按住梁文江的肩膀,說道:“你棄肥東而走,是怯敵畏戰,還是為圖後計,朝中尚無定論,但在接下來的作戰,你還有機會可以證明自己。”

看著虜騎不敢逼近,楊祁業才緩緩與劉衍說道:“劉侯此行辛勞,我們還是先進城再說!”

進入縣衙臨時充當的行轅,劉衍頒傳聖旨。

楊祁業除了素來敬重劉衍、視之為父執輩外,再一個他資歷尚淺,節制右驍勝軍殘兵剩將也確實有諸多不便,劉衍此時奉旨渡江督戰,楊祁業當然沒有什麽意見,當即表示心甘情願率領左驍勝軍及揚州府軍一並接受劉衍的節制。

當然了,城中以楊耀宗為首的諸將最關心的還是南岸的局勢:

“傳來消息說徐使君剛到建鄴沒幾天,就重創渡江虜兵,還將虜將兀赤斬首了,這事是真是假?”

“聽說除了諸路勤王兵馬,宿衛禁軍此時也都受徐使君節制,徐使君什麽時候會統領大軍渡江北上,將虜狗趕過淮河去?這段日子實在太憋屈了,像當年汝州一戰,老帥戰死汝陽,我等雖然至今猶痛心不已,但好歹能痛痛快快廝殺,現在算什麽鳥事?建鄴水師、合肥兵馬都敗得稀裏糊塗,那些多人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太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