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

“京襄之荊州水軍將卒奮不顧身、英勇殺敵,於楓沙湖重創虜兵水師,其意義更甚於徐侯強襲秦淮河口敵營,至此難以想象虜兵戰船還敢輕入長江。從此往後不僅京畿勿需再受虜兵威脅,也不難想象廬江之圍旋日可解。”

周鶴坐於垂拱殿賜座之上,慢條斯理的說道,

“當然了,進一步理順荊南、荊北、江西、廣南及江東五路錢糧租賦的關系,也是刻不容緩之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養兵賞功之資源源不斷激勵將卒殺敵,陛下斷不可再有懈怠了……”

荊州水軍於楓沙湖重創虜兵水師,徐懷從銅陵遣使趕赴京中傳捷,紹隆帝龍體“小恙”了兩天,在周鶴、高純年等人一再催促下,不得不“抱病”在垂拱殿召見宰執大臣,商議賞功等事。

周鶴卻沒有急著談賞功之事,而是再次奏請設立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及廣西等五路度支使之事。

紹隆帝臉色有些難看,坐在禦案之後沒有回應周鶴的話。

垂拱殿之上,作為知制誥及尚書右丞的魏楚鈞資歷最淺,也坐在距離禦案最遠的角落裏,暗暗打量周鶴、高純年、王番、錢擇瑞以及武威郡王趙翼等人。

目前徐懷已經實際節制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廣西以及西蜀增援過來的勤王兵馬,再單獨新增五路度支使一職,將江東、江西、荊南、荊北、廣西五路錢糧租賦單獨轉輸、度支,甚至不再經過中樞直接從荊州或南蔡等京襄控制的重鎮進行中轉,源源不斷的運往淮西戰場,很難想象京襄不會藉此將觸手延伸到這五路去。

然而問題在於周鶴大張旗鼓重提此事,倘若紹隆帝堅決不允,徐懷在解廬江之圍後借口錢糧不濟,拖延不再繼續出兵北上,朝野恐怕不會非難京襄,更有可能將矛頭指向紹隆帝。

見王番安坐如素,魏楚鈞懷疑這才是京襄更樂意見到的情景?

以往他們賭徐懷不會隨意拖延,主要也是江淮安危與京襄休戚相關,徐懷哪怕是為了京襄自身的利益,也不會坐看江淮局勢徹底糜爛下去。

然而局勢在此時又發生微妙的變化了。

汛季將至,京襄在汝蔡所承受的軍事壓力會有所削減,也就意味著徐懷能調動更多的精銳兵馬,在淮陽山東南麓,與虜兵周旋。

更為關鍵的是楓沙湖水戰的結果,證明了京襄看似不露山不露水的水軍實力驚人,實際有能力將虜兵封擋在長江以北,令其無法再染指長江以南。

雖說魏楚鈞目前也沒有搞清楚京襄是如何做到這一點,但很清楚此時的京襄已經可以坐看整個淮東、淮西糜爛一片,而不會擔心會波及長江以南。

而倘若淮東、淮西真要是糜爛一片,到時候顧氏、高氏又遠在川蜀,朝堂不就徹底落入京襄的掌控之中?

韓時良、葛鈺以及顧藩、鄧珪所統領的十萬精銳為赤扈人所殲滅,他們還有掙紮的余地嗎?

魏楚鈞待要出主相勸,卻見紹隆帝先緩過神來,黑著臉說道:

“但凡有利淮西戰事,朕不會不允,但依朕之見,還是等靖勝侯先解廬江之圍,到時候可以將五路度支使的行轅,也設到廬江,以便盡早將虜兵從淮南驅逐出去!”

紹隆帝顯然也不想輕易就範,要求先解廬江之圍再增設五路度支使,同時五路度支使需要前往廬江督辦糧草,盡一切可能不給京襄拖延不戰。

“陛下聖明!”周鶴等人贊道。

……

……

“宿衛禁軍會在水軍的協助下,先將於裕溪河口以西登岸,占領敵軍右岸殘營建立灘頭陣地。諸位在此之後將率人馬分作兩隊,通過棧橋於裕溪河口以西登岸。你們要記住,宿衛禁軍在裕溪河口登岸後,建立灘頭陣地是確保我們在北岸能有一個立足點,但不會輕易往兩翼展開。往兩翼展開,則是諸位所要承擔的作戰任務。諸位當竭盡所能,於灘頭陣地的兩翼,借助崗地及殘堤立足,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防禦來,做好迎擊敵軍反撲的準備。倘若敵軍攻勢猛烈,諸位可以率部往灘頭陣地以南、以東的河灘地、江灘,進行有序撤退;宿衛禁軍及水軍也會竭盡所能掩護你們,從側翼遏制虜兵的進攻。不過,諸位需要非常清楚,宿衛禁軍絕不會在敵軍反撲之時,輕易放你們進入灘頭陣地躲避。在戰場上,我們需要互為倚靠,而不是單純依賴別人替你們承擔下一切。你們倘若不能堅定鬥志,在敵軍的反撲時自亂陣腳,唯一的下場就是被虜兵趕下裕溪河或江水……”

王峻執刀站在碼頭前,看著江東路勤王將領,進行渡江前的最後戰術安排,嚴厲的聲音在江風中傳蕩——

徐懷已前往樅陽坐鎮,銅陵以徐武江、劉師望等人為首,王峻負責具體的作戰指揮;王章、孫延觀、余珙、陳縉等將也都站在演武台之上,注視著第一批渡江搶占灘頭陣地的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