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

徐懷將他的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司行轅(牙帳),設於西距淠水河口二十裏、東距壽春城三十裏的澗溝鎮。

澗溝因驛而興,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橫渠經壽春東南的瓦埠湖引出,經澗溝鎮往西接入淠水,乃是壽春境內最主要的一條運河,除了行舟船外,更主要是在排澇灌溉上發揮作用。

不過在這次淮南會戰爆發前,為防止虜兵水師借這條橫渠長驅直入,淮西制置使司下令將這條橫渠截斷了。

戰爭爆發之初,在淠水河口等要害之地失守後,淮西兵馬也沒有在城外與虜兵過多糾纏,就退守主要城寨。澗溝鎮這邊雖然遭受虜兵的洗劫,大量民眾要麽南下逃亡,要麽被擄掠充當苦役,阡陌之間也有不少被殺害的村民遺骸,但鎮埠上大部分建築都保存下來了。

加上這裏地理位置適中,就成為中軍大營所在的駐地。

壽春城距離澗溝鎮僅三十裏,然而韓時良、葛鈺一行人午後從壽春城出發,除了一路受到五六道警戒崗哨的盤查外,趕到澗溝鎮大營時還是被守衛攔住,要求侍衛人馬以及代步的戰馬返回壽春城,禁止進入大營;即便想在大營外找個地方駐紮下來,也得接受大營這邊派人監視。

韓時良、葛鈺沒有吭聲,但隨行將吏卻受不住氣,與守衛爭吵起來,堅持要帶侍衛人馬進入大營。

最後還是魏楚鈞帶著提前一天趕到澗溝鎮的羅望趕過來斡旋,守衛才勉強同意作為淮西制置安撫使的韓時良可以享受宰執待遇,由三十四名持械扈衛隨侍進入大營,多出來的侍衛一律返回壽春城。

除了韓時良、葛鈺二人以及指定的三十四名持械扈衛外,其他隨行將吏一律不得攜刀械進大營。

“京襄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這都什麽時候了,還要求五路度支使司行轅也遷到澗溝鎮來?”

葛鈺即便心恨守衛故意刁難,也不想為這種小事表現得太耿耿於懷,他此時更關心徐懷到這一刻還堅持要求五路度支使司行轅從廬江北遷到澗溝鎮以及在此時召集諸路勤王將帥軍議,意圖到底是什麽。

雖說虜兵在淮河以北下蔡等城還有十數萬兵馬沒有退去,但經受淠水河口的慘敗後,很難想象虜兵有可能在這個冬季會趁淮河短暫的封凍期對南岸再次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而靖勝軍、左右驍勝軍、選鋒軍及契丹援騎,再加上壽春兵馬、諸路勤王兵,大越總計有二十多萬大軍駐紮在淮河以南的淠水河口、壽春、六安、芍陂北等地,也有足夠的兵馬震懾住虜兵不敢輕舉妄動。

葛鈺甚至都以為諸路勤王兵此時都可以提前安排撤出,而其他兵馬正常說來,也只需要據城寨多堅守了兩個月,這場持續一年半之久的大會戰就能徹底宣告結束。

倘若徐懷為了體現他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的威勢,舉行軍議,特地將諸路統兵將帥都召集過來參見,也能說得過去,這也是徐懷此時的權柄所在,但是五路度支使司行轅有必要在這時候北遷到澗溝鎮來?

“京襄不會想著這個冬季打過淮河去吧?”羅望想到一件事,心裏有些打鼓的問道。

“打過淮河,怎麽打?”葛鈺嗤然一笑,以為羅望這話是異想天開。

淠水河口一役,是可以說是重大轉折,赤扈人在想到對付鐵甲戰船的有效辦法之前,恐怕是再也不敢妄想跨過淮河半步了。

不過,要說大越現在到了反攻中原的時機,很顯然也是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無論是軍心,還是錢糧物資上,都沒有準備,數十萬人馬渡淮,真就以為虜兵是軟杮子可以任意拿捏不成?

韓時良沒有就這個話題多說什麽,問了魏楚鈞一些諸路錢糧租賦之事。

眾人待要大營裏走去,卻見數騎往轅門這邊馳來。

鄭屠、朱桐二人勒住馬,翻身下來,走上前朝魏楚鈞、韓時良等人揖禮道:

“朱桐、鄭屠見過魏相公、韓使君——使相有令,韓使君遠道而來,無需在轅門相候,請魏相公邀韓使君入大營歇息,稍後再見……”

魏楚鈞他們早就看到一大群人馬正朝這邊緩緩而來,猜測應該就是徐懷與周鶴、汪伯潛往河口前營視察歸來。

周鶴早就年逾七旬了,騎不動馬,坐馬車也要緩緩而行,那一大群人看著距離大營就剩五六裏地,卻需要走上好一會兒。

魏楚鈞原本就沒有打算拉著韓時良、葛鈺等人在大營轅門前相候,但徐懷特意派朱桐趕過來一說,他們不在轅門前相候,又顯得傲慢無禮。

“周相、汪相遠道而來,我們等一等也無妨。”韓時良平靜的說道,深邃的眼神凝望著遠處在夕陽下緩緩往大營行來的眾人,沒有人能猜到他內心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