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會忘記

計算機二所在內部還有一個名字叫156計算機,毫無疑問這個名字身上有濃重的政府色彩。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65年成立以來,這二十年來它為華夏的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航天事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計算機二所下轄七個研究辦公室。

它是由鐘科院計算所、電子所、物理所等合並而成,內部的研究員不是國內頂尖的專家,就來自名牌大學的高材生。

而在計算機所下面還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小組,其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就是在84年末新開展的項目。

眾所周知一些特殊領域的半導體精度並需要那麽高,可靠性才是第一要素。

但是計算機所的這些大佬們深知,大規模集成電路是未來,也是國際上正在攻堅的核心技術。

此時的華夏用不到,不代表以後的華夏用不到。

當初科技處的主任找到負責芯片開發的黃玲依問道:計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規模集成電路?

聽聞後的黃玲依大吃一驚,隨後立即斬釘截鐵的回答。

“計算所若不進行芯片研究,今後做計算機設計的人只知道用芯片。

裏面是什麽都不知道了,怎麽能設計一台好的計算機呢?”

於是負責計算機二所的張勁和所裏的人討論了一圈後,就跑去上級部門那裏磨破了嘴皮才討來了這任務。

得到了許可,張勁把所裏的人集中到一個大院中開會,大家都在等待著這一好消息呢。

看著下方眾人熱切的臉龐,以及那包含期許的眼神。

張勁自己也是激動異常,他在台上躁動的走來走去,一邊不停的揮舞著雙臂。

“我提著腦袋把任務給你們要來了,你們要好好幹!

所裏的每一筆經費,都是國家,都是老百姓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給我們擠出來的。

我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對得起我們自己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

台下的黃玲依亦熱血沸騰!

她深知自己參加的工作,是國家所急需,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心中既高興,又緊張!

初始進行研發的時候,科技處處長常站在實驗室外面等著芯片。

副主任晚上則給研究人員送面條、面包……自己卻餓著空心肚來回奔波。

負責人張勁則遙望南樓,感慨地說:“燈火輝煌156”。

這番場景,熱血卻又平常。

他們沒有職稱、沒有榮譽,更沒有光環、獎金。

但大多數人卻默默無聞地工作了一輩子,他們什麽也不求,只求國家的富強!

然而有些事不是憑吃苦、憑努力就能有結果的。

計算機所的芯片雖然也開發了一些,但是大家卻發現在國內它們完全無用武之地。

除了少部分的研究機構,在民間連一家像樣的電器廠都沒有。

芯片的主要應有範圍就是各種電器,沒有了市場,從事芯片研究的計算機所也難以為繼。

於是從84末上馬項目,到現在86年夏,還不到兩年時間計算機所的經費已經開始吃緊。

張勁他們為了這件事已經開過了不止一次會,如無意外在年底所裏很可能會取消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究。

到現在張勁猶記得,他找那些研究人員談話時,大家失落的樣子。

那位名叫黃玲依的女同志,更是失聲痛哭。

是啊,誰能不難過呢。

難道大家嘔心瀝血十幾年創建的研究室就這樣結束?

計算所今後設計計算機的人真的只能看到黑匣子,而裏面是什麽都不懂了?

難道計算所今後真的走向了“無芯”的未來?

萬般無奈的同時,張勁又抱著最後一絲期望,開始全國各地的找“客戶”。

為了生存他們的目光不能再局限於特定的研究機構,必須廣闊的民用市場才能支撐吞金大戶芯片研究室的消耗。

只不過跑遍了華夏,也沒找到願意采用他們芯片的工廠。

大多是不需要,有些需要的卻寧願采購國外貨。

因為國外貨成熟且便宜,費那個心思幹嘛,造不如買嘛。

而就在張勁快絕望之時,他偶然在新聞裏看到了老人和白川楓談話的情景。

當時他就覺得白川楓有些面熟,再翻翻找找這段時間的報紙後。

他終於找到了,國際知名品牌白川電器正式落戶鵬城南山的消息。

雖然大半輩子在研究機構,但是他也知道白川電器的名聲。

他們家生產的隨身聽在華夏那可是稀罕的舶來品,很多在霓虹出差的人回來之後都會帶上一兩台。

不得不說人家產品做的確實好,便宜還耐用。張勁家裏就有一台,那是自己老婆托人從霓虹帶回來的。

雖然125元的價格差不多是一個人兩個月的工資,但是比起索尼四五百元的售價,還是便宜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