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深淵前進

在香山遇見本土的計算機科研人員,那是意外。

更加讓白川楓意外的是,本土竟然也在搞自己的芯片。

並且產業鏈還非常齊全,哪怕這條產業鏈脆弱無比。

但只要存在,那就有希望,那就有傳承下去的火種。

在送走了張勁之後,白川楓又特地和這裏的相關從業人員聊了聊。

而根據溝通下來的情況看,從原材料到光刻機,再到芯片設計,其實都有相關研究室在做。

並且頂尖大學的分布式光刻機,它的加工精度都能達到3微米了。

3微米啊,都可以加工SIC上一代芯片80281了。

這個制程對於主流的商用電子產品來說,絕對夠用。

也就只有32位芯片,才會用到1.5微米或者更高的1微米制程。

但那是處理器級芯片,普通的音頻芯片、DAC芯片、驅動芯片等,根本用不到這麽高的精度。

而以張勁他們研究所的水平,用來制造隨身聽或者電視機中的芯片,其實綽綽有余。

但就像白川楓之前說的,因為國際關系的原因,白川電器有些事確實不能過問。

那他為什麽又讓張勁,去找鵬城那裏的當地機構呢?

雖然工廠是由白川電器和當地機構合資,但是如果當地機構選擇采購張勁他們的芯片,那麽白川電器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嗎?

白川楓這麽做,自然有這麽做的道理。

別忘了別人限制的是什麽?是禁運高端技術。

是“禁運”而非“引進”,這兩者區別可大了。

合資廠是采購張勁他們的芯片,而非向這裏直接輸出芯片。

本地生產的芯片本地用,這些東西壓根就沒出過海,何來禁運一說。

如果是白川電器采購霓虹的芯片運往這裏,或者SIC直接對張勁他們輸出自己的技術。

那才會違反相關協定,並成為米國秋後算賬的導火索。

但采購是反向引進啊,嚴格來說不僅沒有違反協定,甚至還立大功了呢。

當然這是玩笑話,不過這一操作沒有違反協定是肯定的。

既然是在規矩範圍內辦事,那為什麽白川楓還那麽小心翼翼。

無非就是撇清自己身上的嫌疑而已。

你看白川電器只是合資的一方,本土的供應鏈一直是由另一方負責,白川電器只管審批。

只要對方的零件,滿足白川電器的要求,又價格合適,那就給予采購。

是的,為了進一步撇清自己的關系,無論是白川電器還是SIC,都不會對本地輸出任何技術。

他只管審核零部件的合格率,性能不達標,那就打回去讓他們重新設計,直到滿足白川電器的要求為止。

白川楓能做的只是給予張勁他們一個機會,如果對方能做出合格的芯片,合資廠那裏就會采購這些芯片。

依靠這些芯片的利潤,本土的集成電路研究、半導體產業就能保留微弱的火種,繼續進行下去。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就算滿足了他的心願。同時,也算彌補了心底的那一份遺憾。

幾十年以後的切膚之痛,如果能避免,也算他這一生沒白來一遭。

其實以米國和兔子現在的關系,相關組織才不會在意這點小事。

松下他們輸送整套技術都沒事,白川電器采購本地的零部件那就更沒關系了。

甚至後來東芝直接賣了毛熊高精度的機床,讓毛熊的大黑魚降噪到米國都捕捉不到。

最後犯事的東芝雖說傷筋動骨了一番,但依舊活的好好的。

和他們比起來,白川電器已經非常守規矩了。

但是白川楓在為以後考慮啊,蜜月期畢竟是短暫的。

幾年以後,到90年代之時,某老大哥崩潰。

那時候米國就會重新調轉槍口,對準這裏,而某些組織也會重新履行自己的職責。

但即使米國要秋後算賬,那也抓不到白川電器一絲的把柄。

甚至一查還會發現,白川電器清白的很,底子幹凈的不像話。

即使懷疑他扶持本地敏感企業,那也沒關系啊。

我每一份文件都是經過了霓虹政府的審核,同時你鷹醬也背地裏看過了,這總不能說我沒匯報吧。

白川楓在幫助人的同時,也需要確保自己的安全。

等到90年代,即使這筆生意做不成了。

但是有了中間這幾年的過渡,相信本地的半導體產業已經不像現在這樣弱不禁風了吧。

白川電器進入華夏,算是彌補了它半導體產業鏈的最後一環,市場!

只有形成良性循環,產業才會健康的向前發展,而不是單單依靠國家的撥款。

那些背地裏為這個國家默默奉獻,卻終生無聞的人,希望你們的努力不會白費。

不提張勁又輾轉千裏去各大合資廠推銷自己的芯片,在華夏逗留了兩個多月,白川楓也準備回霓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