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玩法

87年新年剛過,白川楓正待在世田谷區的庭院裏,百無聊賴的看著新聞。

白川電器這裏經過了大半年的調整,日元升值的陣痛基本已經過去。

在去年底的十月、十一月份,華夏那裏的隨身聽工廠已經順利投產。

根據統計的數據來看,一台同款隨身聽。在華夏生產比在霓虹生產,成本上便宜了近40%。

哪怕白川楓早有預料,但是這個降幅區間依舊大大超出了他的預估。

其中兩個最突出的成本節約環節,一個是人工,一個是材料成本。

在霓虹一個工人的月薪資,現在基本都在30萬日元以上。

但是在華夏一個工人的薪資才60~80元左右,單位人民幣,就這還算高的了。

換算下來,華夏的人工成本僅僅是霓虹的2%不到?!

當初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白川楓也驚呆了。

他料想到這個時期的華夏在人工酬勞上和霓虹這裏還有點差距,但他沒想到會差這麽大。

難怪在後世,華夏會成為世界的工廠。

資本的選擇,最是實際。

除了人工成本,可替代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也比霓虹國內要便宜了太多。

舉個例子,同樣是加工隨身聽裏的傳動齒輪。

在霓虹這個成本可能是200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4元左右。

但在華夏這只需要五毛錢就夠了,近十倍的差距。別說白川楓,就連長谷川他們都連連感嘆不可思議。

真的太便宜了,便宜到白川楓都特地打電話給當地政府詢問,要不要給工人加點工資。

雖然追逐利潤是他想要的,但他也不想背上黑心企業、剝削工人的罵名啊。

結果一打聽才知道,白川電器給大家夥開的工資已經個頂尖的第一梯隊了。

此時全國範圍內的薪資水平,絕大多數人都在30~50元之間。

白川電器的高薪資那已經是無數人羨慕的對象,再加就太突出了,反而有點不合適。

得到了這樣的回復,白川楓才放心下來。

不過隨後在白川電器內部,眾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大家都覺得既然華夏的加工成本這麽低,那就索性把大多數工廠都遷過去好了。

但是仔細評估之後,白川楓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某些零部件華夏那裏還不能本地化,越是技術難度高的產品,越是如此。

就比如CD機和液晶電視,其中的激光頭、無刷電機、芯片、液晶面板,華夏都滿足不了。

如果從霓虹千裏迢迢運過去,不說高昂的運費,液晶面板途中的損壞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所以循序漸進就行,沒必要操之過急。

而且現在隨身聽的加工成本其實還可以再縮減,就是因為某些零件需要從霓虹那裏運過去,才平白添了一筆運費。

否則的話,加工成本壓縮到50%也猶未可知。

同時因為是合資企業,白川楓考慮的也更多一點。

等過兩年,華夏那裏批復了獨資運營的代工廠再說吧。

現在的隨身聽因為技術有限,即使技術共享白川楓也不介意。

但是一些核心的技術,看家本領,白川電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

當然等以後華夏市場成熟了,以技術換市場,白川楓也會答應。

他才不會像霓虹的同行們一樣,把自家的那點東西,當寶貝疙瘩一樣捂得緊緊的。

白川楓看的十分清楚,在未來霓虹制造業只會保留一部分的高端。

其他大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失去競爭力。

本土的制造業都無了,還捂著那些東西幹什麽呀?

沒有持續的投入,技術不更新叠代,被華夏追上那是遲早的事。

所以白川楓想的很明白,與其拿著漸漸貶值的技術不撒手。

還不如早點對華夏這裏開放技術授權,再不濟每年的專利費也能收一點不是?

否則把華夏這裏的同行逼急了,信不信直接華強北走起,一分錢也不給你。

兩相權衡,白川楓還是覺得直接開放技術來的劃算。

順便到時候說不定,還能撈一波好感呢。

而就目前而言,華夏的合資廠除了隨身聽,也生產收音機、錄音機。

這三樣產品都有為本土供貨的特供版,它們的機身上印的漢字,說明書也是漢字。

原本考慮到華夏的消費水平,白川楓打算把收錄音機的價格壓在50元左右,隨身聽放在90元附近。

按照華夏此時的薪資水平,其實這已經夠貴的了。

畢竟一個工人一個月的薪資,才能買一台收音機,真的非常昂貴了。

不過在白川電器上報了自己的定價時,卻被物價局那裏打了回來。

理由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