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問題

“水平對置發動機和全時四輪驅動系統,這兩項技術在市場上的表現如何?”

“斯巴魯的這兩項技術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北米東部的五大湖地區,斯巴魯的品牌知名度廣為流傳。”

“全球市場表現如何呢?”

“呃”中村孝雄有些卡殼,“斯巴魯的市場表現比起豐田、日產要差了許多,但它的潛力值得期待。”

斯巴魯的全球市場當然一言難盡了,只能說它是霓虹八大汽車制造商中的最後一名,妥妥的小眾車。

無論是水平對置,還是全時四驅,其各部分設計和生產工藝都有相當苛刻的要求。

它們的制造成本相比常見的直列或V型發動機,以及兩驅車要高出不少。

同時高精度制造要求也帶來了更高的養護成本,另外它們在車身上緊湊的布局導致維修難度也比較高。

所以這兩項技術優點很明顯,當然缺陷也有,那就是不適合走量型車廠采用這種技術。

白川楓大概知道了斯巴魯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不過這些待會再說。

“中村桑,請繼續吧,關於斯巴魯的信息越詳細越好。”

在一輛斯巴魯四驅中親自感受了一番,白川楓感覺斯巴魯的設計,在當前年代來說其實還行。

“哈伊”得到他的許可,中村孝雄繼續介紹斯巴魯的技術。

“除了以上兩項技術,此外斯巴魯在安全性上的設計也獨樹一幟。

高強度環形車架可以在發生碰撞時,最大程度的保護乘客人員的安全。”

在展廳的現場有一輛只保留車架的斯巴魯車型,依據它中村孝雄也向白川楓介紹了這種安全設計的優點。

這種環狀結構,將碰撞的震蕩分散到各種方向,避免了普通車架傳力路線不一致而產生的車廂變形現象。

這一通的機械設計理念介紹下來,斯巴魯給白川楓的印象很特別。

它大概是霓虹車企中,最不像日系車的日本車了。

操縱性、動力、安全,這三點可不是一般薄皮日系車所具有的特點。

同時從技術市場的角度分析,這三種技術也是斯巴魯的三板斧,算是唯一能值得稱道的東西了。

嘖,有點意思。

“除了在現有優勢技術上繼續深耕以外,斯巴魯也在開發最新一代的輔助駕駛系統ADA(Active Driving Assist)。”

“等等,輔助駕駛系統?”白川楓以為自己聽錯了,這玩意現在就有了?

“哈伊”中村孝雄點點頭,“ADA是基於安全性設計的一套防碰撞系統。

這一套系統配合ABS技術以及車身主動防護技術,組成了VDC控制系統。

有了它就可以讓汽車自動識別前方物體距離、形狀、移動速度等,並且在恰當的時間提示駕駛員,對車輛進行制動。

這涉及到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單目攝像頭、雙目攝像頭等前沿技術,目前還處於開發階段。”

中村孝雄的這一通解釋,有點為白川楓打了新世界的感覺。

原來後世在汽車上常用的輔助駕駛系統,它們在80年代末已經在開始研究了。

“芯片上面如果需要支持可以找TSIC那裏,軟件上的支持則可以聯系SSM。”

別的不敢說,在專業的輔助芯片設計上,TSIC絕對是霓虹的難波問。

而從HAL拆分出來的SSM也是一樣,它們專注於各種軟件工具的開發,現在已經慢慢成為了霓虹專業軟件領域的領頭羊。

“哈伊!”站在他身邊的中村孝雄聽到這個消息,興奮的直搓手。

有過技術背景的他,當然知道TSIC和SSM的名號,這也是他一直眼饞的專業技術公司。

奈何之前因為富士重工的巨額虧損,他們壓根沒機會和兩者合作。

現在白川楓主動提出來,要給予斯巴魯對應的技術支持,盡早完善輔助駕駛系統。

聽到這個消息,中村孝雄當然高興啦,這剛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

嘖,白川楓控股的這條大腿沒抱錯。

心情有些興奮的中村孝雄,又開始介紹斯巴魯另外一項前沿的研究。

“除了傳統的燃油車,斯巴魯在70年代也曾開發過純電動車(EV)。

那時候東京還專門針對電動車舉辦過車展,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全都為此競爭過。

不過因為技術限制較大,純電動車型一直停留在了概念樣機階段。

斯巴魯當時也有參與設計,現在也還保留著當初的技術研發進度。”

電動車的概念其實很早就有了,霓虹在六七十年代為此還有過開發競爭。

甚至在華夏,電動車的概念也早就出現了。某大佬當初的親筆信中,就曾建議國家盡早布局電動汽車領域。

只不過雖然腦洞都有,但是以現在的技術,想要真正商用還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