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千二百草頭兵,【悍卒】、【銳士】、【驍衛】晉升路

血流黃沙,天地盡赤。

距虎頭城一千六百裏外,那杆大纛略有殘破卻昂然而立。

宛如橫亙十方的厚重山嶽,排蕩層雲,聚攏兵煞。

白行塵坐鎮於中軍大帳,眸光掃過座座京觀,沉聲道:

“令隨行輔官,開爐煉丹,犒賞九營!

凡戰死者,折算餉銀撫恤!

凡斬首級者,依照軍功晉升!

讓天工院留駐的匠人,於此再建一城,名為‘固險’!”

燕字王旗獵獵飛揚,肆意鯨吞四面匯流,宛若長蛇的滾滾血氣。

那些懷有激烈之志的將士魂魄,好似隨波逐流,逐漸化為泛著金光的威烈英靈。

這是兵家獨有的法門,接引戰死的亡者,納入大纛軍旗。

日後再立牌位供奉,保住一點真靈不被天地磨滅。

倘若戰功彪炳,攫取天位的將帥之才。

還能被請入武廟,享受後世香火。

如那大炎朝的關君侯,便是如此。

因為勇而有義,忠而有節,廣受敬仰。

處處可見關帝廟,人人敬拜關二爺。

其香火之盛,完全不下於佛道兩家的真君菩薩。

“殿下為朝廷辟土一千六百裏,乃不世之奇功!”

手持一串稀世佛珠的黑衣僧人道廣終於開口說話。

作為出家的和尚,他看到滿地遍布的屍山血海。

眼中並無絲毫的憐憫之意,反而盡顯淡漠無情。

“本王行將入京,邊塞空虛,莽荒余孽肯定要再起風浪。

與其助漲他們的猖狂氣焰,不如將其殺得膽寒……”

白行塵起身倒了三杯酒,灑於滾燙炙熱的黃沙上,輕聲道:

“母後過世,本王未能相見,停靈發喪,也沒守於堂前,實為不孝!

倘若再戍邊不利,哪怕只丟掉一寸土地,本王又有什麽顏面去見太子殿下!”

黑衣僧人道廣那對殺氣十足的三角眼閃爍,眉毛耷拉:

“殿下當真要進京?貧僧有一句話不得不講,希望殿下能夠三思而後行。”

白行塵一身素色袍服,眉宇英武恍如兵仙:

“大師想要本王抗旨?”

道廣心頭莫名悚然,周身如墜冰窟,像是感應到一股莫大殺機。

但他臉色不變,垂首掐動佛珠:

“貧僧是不想殿下走上死路。如今朝堂局勢變幻莫測,涼國公楊洪生死不知,三支衛軍大權旁落,自有一番明爭暗鬥。

再加上洛皇後駕薨歸天,太子放開手腳,已經打算對遼東下手,掃平擁兵自重的定揚侯。

此前更殺雞儆猴,拿寧王殿下開刀,罷免江南數府的地方官,抄沒各家巨富豪商,以表明強硬手腕。

這個節骨眼,東宮相召藩王入京,意圖絕沒有那麽簡單!”

白行塵雙手負後,走在整頓休息的中軍大營。

眸中殺機斂去大半,輕聲道:

“太子監國,把持社稷神器,不可輕易移位。

按照禮法,母後停靈三年,聖人未出,當由宗親扶靈送棺入皇陵。

於情、於理,本王都是最合適的選擇。”

道廣和尚面皮一抖,突然止住腳步:

“倘若真是如此,為何寧王、懷王毫無動靜?

距離東宮傳旨已經過去七日之久,天南地北再遠的路,走加急的驛道也該到了。

更何況,那兩位王爺耳聰目明,消息靈通,何至於現在還沒個準信?

殿下一片孝心無錯,可卻不應該成為被拿捏的把柄!”

白行塵搖頭失笑道:

“你把東宮想得太下作,本王與皇兄乃手足至親。

太子若要害我?根本不需要等到今時今日。

六部當中,大半歸於他,二十年科舉選拔府州官吏,多少士子私下投效東宮?

太子爺一聲令下,四十九府都要翻天!

別看市井坊間傳什麽五龍同朝,燕王黨、懷王黨、寧王黨……都是笑話罷了。

依本王看,滿朝都是東宮一黨!

你信不信,太子若要剪除藩王羽翼。

他一句話就可以讓本王的義兄,執掌五軍都督府的譚文鷹前來褫奪兵權?”

黑衣僧人道廣沉沉嘆息,他何嘗不曉得太子監國二十年。

東宮樹大根深,底蘊雄厚,絕非一兩位藩王能夠撼動。

尤其是人道皇朝統攝萬方,凡有官職品秩爵位,皆會受到轄制。

一道聖旨發下,龍氣國運鎮壓,未成大宗師很難擋得住。

“太子善用權術,涼國公楊洪跋扈日久,直到出個紀九郎給東宮作刀,方才步步打壓一舉拿下。

由此可見其心思之深,城府之重。

貧僧聽聞滅聖盟隱有異動,極可能行刺王殺駕之事!

太子迫於對洛皇後的誓言,也許不會親自動手。

可難保不借刀殺人!”

道廣深吸一口氣,在他看來高坐於東宮的那位儲君,實乃天底下最精通人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