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英王之後

包括卡米拉和龍驤組在內的現場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們從來沒聽陳劍秋說過客家話,感覺有些奇怪。

而這句話給賴華和羅向榮帶來的震撼就更大了。

賴華的態度明顯好了很多。

他自己並非是太平軍。

侍王李世賢與康王汪海洋正式在粵東活動的時候,已然是太平軍末期,此時天京(南京)已破,群龍無首。

賴華所在的客家人家族扯起大旗起義響應太平軍,卻沒曾想太平軍還沒打到他們那便已經分崩離析。

侍王和康王鬧起了內訌,被左宗棠一個接著一個收拾了。

旗扛起來了,但是天軍沒來。

當地的地主和客家人原本就不對付,械鬥不斷,借著這個機會更是組織了團練聯合官兵大打特打。

客家人的起義很快被鎮壓了。

賴華也不得不和族人流亡海外,來到了古巴當了豬仔。

也正是在這裏他認識了不少太平軍的殘部,比如羅向榮的父親。

種甘蔗算是這群人的副業,造反才是本行,所以當古巴起義軍的領袖之一馬蒂找到他時,賴華帶著身邊的華工們果斷幹起了老本行。

“英王是你什麽人?”

賴華深吸了一口氣,看著陳劍秋問道。

“他是我的父親。”陳劍秋回答道,“我原名陳長洛,天京城破之日得父親舊部拼死護送出城,後流落西南,幸得一位天地會老前輩庇佑,收為徒弟。”

“怎奈家師受我師哥所害,我也九死一生,來到美國。”

……

陳劍秋把自己的那些記憶碎片串了起來,娓娓道來,聽得賴華深信不疑。

他經過太多事情,分得清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

賴華的反應還好,可有人已經繃不住了。

一聲哭嚎猛地從賴華的身後傳來。

“嗚~英王他死得慘啊!那是被一刀一刀活活剮死的,他到死都沒說一句軟話……”

陳劍秋被嚇了一跳。

他琢磨著以為是哪位年過花甲的太平軍老兵,卻發現是羅向榮。

這個漢子仰面朝天,痛哭流涕,內心似有萬般苦痛。

陳劍秋有些汗顏。

雖說英王陳玉成是他這副身軀的父親,他雖然繼承了回憶,有些感覺,可還完全沒有到情深意濃的父子之情的地步。

可羅向榮的表現,卻像英王才是他的親生父親一般。

而且這種感情的迸發急劇張力,不似作偽。

“額,這位先生,不知為何如此悲傷,難道您也與我父親有舊?”陳劍秋咳嗽了一下,問道。

陳劍秋這不問還好,一問羅向榮立馬一袖子抹幹了眼淚和鼻涕,走上來對著陳劍秋抱拳拱手:

“英王救過我爹的命。”

他抽了下自己的鼻子,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羅向榮的爹原先是最早一批從廣西出來的客家老兵,官至卒長,破江北大營的時候因為判斷失誤沒準時到達攻擊地點。

照理說按軍令當斬,可陳玉成念在都是從廣西出來的份上,作戰英勇,在行刑台上救下了羅向榮他爹一條命,並且留在身邊。

太平軍從金田一路打到長江,廣西出來的那部分客家精銳基本都死完了,英王實在不忍心對這些忠心耿耿的百戰老兵再下殺手。

後陳玉成轉戰至壽州,打算聯合壽州城中的奏王苗沛霖殺往河南。

英王不聽部下勸阻,將包括張大年和羅向榮他爹在內的衛隊留在了城外,自己只身入城,卻不料奏王已反,拘禁了英王後轉送清軍,最終淩遲於河南延津。

“你爹認識張大年?”陳劍秋心念一動,問道,“他現在在我那。”

“我沒有見過他,不過聽我爹提起過。”羅向榮說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爹就一直在跟我講關於英王的事情,每至傷心悲憤處,便雙手握拳,潸然淚下。”

他看著陳劍秋,目光愈發堅定:

“少主,我們一家生是太平軍的人,死是太平軍的鬼,我爹死了,我仍會為你效犬馬之勞。”

陳劍秋看了眼羅向榮。

他沒有急著表態。

自從穿越而來之後,拜他這副軀體的身份所致,很多散布在美洲的太平軍舊部和後裔往往尊他為主。

但太平軍早已成為過去,這批人最初奔著自己而來,也主要是因為英王本身的人格魅力。

他一貫本著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宗旨。

在智利是這樣,現在在古巴也是這樣。

陳劍秋觀察了一下賴華的表情。

老頭子倒是一臉的雲淡風輕,沒有表現出特別的不悅,也沒有特別要和他太過親近的意思。

“太平軍已經過去了,你現在是為了古巴華人的自由而戰的戰士。”陳劍秋拍了拍羅向榮的肩膀,“在賴將軍的帶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