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重新定義勉為其難(第3/3頁)

“至於南宮侍奉之人,可從內官監再行調撥,此後南宮但有詔諭,必得太上皇親筆,如此,當可杜絕此等事情再現。”

說話之人,乃是左都禦史陳鎰。

相對於王文,這位陳總憲就溫和了一些。

畢竟,不可能真的讓東廠那位到南宮去,上回宣府的事,已經鬧得夠大了,再給他放進去,指不定能鬧出什麽事呢。

這位舒公公,又和剛剛被架出去的那個老太監不一樣,有陛下回護著,真鬧出什麽事來,為難的還是他們這幫大臣,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了。

但是,手段雖然溫和了些,總體的思路卻沒有變。

依舊是撤換南宮的侍奉人手,限制太上皇的詔旨效力,只不過,沒有王文那麽激進就是了。

剛剛王文的提議,雖然好用,而且可以一絕後患,但是,詔諭諸司百衙,鬧得動靜也的確太大了些,幾乎是明擺著說太上皇伺候的詔命都可以不遵。

雖然說,有了這次的事件之後,基本也就是這樣了,但是,有些事情,畢竟是能做不能說的。

陳鎰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一時之間,武英殿中,盡是附和之聲。

不得不說,這些老大人們,平日裏慈眉善目的。

但是實際上,心狠手黑,他們心裏當然清楚,這次的事情,大概率是太上皇的問題,和隨行侍奉的一幹人等,沒有什麽關系。

可是,這種情況下,也只能這麽做了。

這些人進不進詔獄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宮的權力需要被限制。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太上皇身邊再沒有可用之人。

還是那句話,老大人們奈何不了太上皇,但是,不代表他們對太上皇沒有任何的辦法。

至於這些隨侍之人的性命……

老大人們也只能嘆息一聲,聽天由命了。

畢竟,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妥善解決,以後必然會再出現相同的狀況,總不能每一回,太上皇都丟出兩個內宦,說是偽造聖旨。

長此以往,朝廷威儀何在?

為了社稷穩定,有些時候,必要的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在場的大臣們,都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需要做抉擇的時候,他們其實是最殘酷的!

盡管,也有如於謙等人,聽聞此言,眼中隱隱閃過一絲不忍,但是,到最後,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於是,在滿朝進諫之下,朱祁鈺也只得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便遂諸卿之意,將此次春獵中,南宮隨行人等暫且下獄,待查清真相,在做定奪,太上皇身邊的侍奉之人,便由內官監,再行調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