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何謂子錢?

當子產詢問起李然有關於新政的話題時,李然並沒有片刻的疑慮,直接是提出了他此前早已是思慮純熟的想法。

“庶民之所以不甚積極,歸根結底乃是源於他們不知開墾荒田的效力。”

“畢竟,大夫所行之新政,乃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他們生而為民,也並無任何的經驗可以借鑒。故此他們所擔心的,今年若是去開墾了荒田,旱澇也無有保障,屆時再依附於舊主,反遭了舊主們變本加厲的壓榨,那他們便是唯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若能夠保證這些庶民,在兩年之內不至於會青黃不接,屆時仍有口糧得以度日呢?”

李然的話音落下,當即便引起了子產的深思。

眼下的情況,確實就是這麽個情況。

底層庶民們的積極性之所以難以調動,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擔心會在青黃不接之際,亦或是遭了天災,直接導致新年的口糧收不上而直接餓死。

畢竟,他們以前雖然是給權貴豪門當佃戶的,但好歹也是能夠有些旱澇保收的口糧的,起碼還能勉強糊口。

現下你卻要他們自負盈虧,自己去開墾荒田。即便是政策上說得多好多好,可實際上卻並沒有解決他們的任何困難,所以這種高風險的活兒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幹呢?

想到這裏,子產當即擡起頭,目光迥然的看著李然。

“那……子明又有何高見?”

他知道,李然既然如此說了,那肯定是有他的一番見解的。

而此時,李然也不再是藏著掖著了,便是直言道:

“若想調動庶民們積極屯墾荒田,或可施行子錢之法!”

“子錢?”

子產眉頭一緊,顯得有些疑惑。

此時,只聽李然是繼續解釋道:

“所謂子錢,對於商賈而言,就是以錢養錢之法!不過,如今放在此處,簡而言之便是可以想辦法把錢借給庶民們,以保障其基礎需求。”

很顯然,李然所說的,也就是後世所謂的“農貸”。

“把糧米財資借給庶民?”

“這是何意?”

聽到這裏,子產已是一臉懵了。

從古至今,還從未聽說過有官家借給庶民糧米財資的。庶民繳納稅賦,以資國庫,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若是更有甚者,不少末世之君更是會將賦稅提到了幾十年以後!

又何來官家給庶民借錢借糧一說?若如此做,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大夫莫急,且聽然娓娓道來。”

李然頓了頓,又拱手緩緩言道:

“若是由官家直接向庶民發放子錢,想來以我鄭國的國力,也是很難辦到這一點。再者,若是動用了官庫,也勢必會遭到以豐段為首的卿大夫們的共同反對。”

“所以,然以為,大夫可通過祭氏以及其他豪門商賈的財力作為子錢的來源,並以國家之賦稅作為子錢之保障,由此可打消其顧慮,倡議各個商賈豪門一起是向庶民發放子錢。”

“如此一來,待祭氏與其他豪族在嘗到甜頭後,便勢必更能夠遵循政策意願,不遺余力的去配合大夫新政的推行。屆時,上有官家兜底,下有豪族的支持,那麽底層的庶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而他們庶民若能夠從豪族手中獲得支持,隨後又從官家獲得用以培育青苗的稻種及土地的地契,那這些庶民便勿需再額外增加其他的成本,就能正常開墾荒田了。”

“屆時,即便真的是害了災,以致於這些庶民是全年無收,但他們也不必擔心會直接成為流民。只需再是重新種上一季,總能有回本之日。”

農貸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變相提高農民們的抗壓能力,從而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在這一點上,李然乃是最是清楚。

“可是……如此一來,豪族們若是想通過子錢大賺特賺,那這些財資豈不是直便皆由豪族們直接掠去了?”

子產不愧是極為優秀的政治家,雖說他從沒接觸過“經濟”問題。但是,只憑借著常識,便立刻是能夠想到了這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利益的再分配。

畢竟,子錢這一行當,若是盡由類似祭氏的商賈大族進行發放,那即便是賺了錢,那也是大宗亦或是豪門賺錢,這對官家又能有什麽好處呢?

若官家賺不到錢,反倒是民富了,這豈不是“國弱而民富”?一旦尾大不掉,搞不好是直接要生出動亂的。

“此一點,其實然也早已想過了。”

“在發放子錢之伊始,可由官家注明,子錢所得之利,要上繳一半於公室,充實國庫。另取四分之一,作為備用之資,以防國家不時之需。”

“待過得幾年,待得國庫充實,庶民也逐漸安定下來後,公室便也可根據市場的動向,制定其子錢利率之上限,使其能夠繼續惠利於民。另外,也可防止世家大族僅憑子錢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