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祭氏族議

子錢的推行,不光要依靠官家所制定的政策,還需藥類似祭氏這樣的豪門大族的鼎力支持才行。

如今朝堂之上,僅僅憑著子產的個人威信,強行通過此事倒也不是大問題。

反倒是祭氏這邊。

“子明,你有信心麽?”

子產還是有點擔心,畢竟此事看起來好像很是簡單,可若當真要執行起來,其中的難度可當真不是一星半點的。

再者,這些商賈之輩,可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你想讓他們先讓利於庶民,以期日後再圖回報,他們真會答應嗎?這是不是未免有些太過於自欺欺人了呢?

“然亦不敢說多,大致能有七成把握吧。”

李然不敢隱瞞,但還是顯得比較有信心的。

“只七成麽?”

“如此,怕是不夠啊……”

子產喃喃道,一時面露思索之色。

他當然知道,此事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能夠說服祭氏這等的豪門大族,共同參與到子錢的運作當中。

所以他雖然也在思考,可也想不到有什麽方法能夠幫得上李然的。也想不出有什麽更好的由頭,能讓李然在遊說祭氏的過程中,更具說服力。

他的手上,如今只有權利而已。若是要求其強行攤派,或許也是一個辦法。但他又思來想去,他覺得他既是身為執政卿,若強行要求其攤派子錢的發放,並要求商賈大族都必須如此做,那非但可能是會適得其反,而且也勢必是會落人口舌,難免遭到非議。

“遊說商賈豪門之事,便交由然來辦吧。”

“雖只有七成把握,但也不少了。這天底下的事又哪一樁能有十成把握?若是有,只怕也是輪不到然的。”

李然所為,一向劍走偏鋒,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事事都不可能有十成的把握。

可即便如此,他也依舊是信心十足。

更何況,在這件事上,他這“未來人”可也有的是經驗可以借鑒。

於是,二人連夜又趕回鄭邑了,因為明日,便是祭氏內部的族議之日。

……

翌日下午,祭氏內部,一眾族老早早的便是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參加族議。

這還是自鄭邑癘行後的第一次舉行族議,自然顯得是十分的鄭重。

其實,若是按照以往的慣例,祭氏內部每個月都是要進行一次族議的。

然而,在李然成為祭氏家宰以後,這個不成文的規定便隨著李然時常出使晉國,參加虢地之會而逐漸改變。

現在的祭氏內部族議,一定是要由家主和家宰發起以後,召集全族上下前來參加議事,時間不定,但一旦召開,便是說明定然要有大事發生。

這也不難理解。

因為在李然沒有成為祭氏家宰之前,祭氏內部的分化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豎牛在任時,祭氏內部的鬥爭可謂相當激烈,而族議,則經常成為其互相角逐的場合。

故此,每個月舉行一次,無論事情能不能得到解決,反正通過族議來給祭先施壓,一直以來都是豎牛所慣用的手筆。

而在李然成為祭氏家宰以後,經由他與祭樂一起打點的祭氏產業,一直奉行的是“不折騰”之法。

所以他們不但是得到一杆族老的鼎力支持。而且事實上,又由於祭樂的兢兢業業,祭氏上下如今很少會出現真正棘手的大問題。

再加上,有李然這個家宰兜底給兜著,祭先也很是放心,所以,族議便不再是祭氏內部鬥爭的途徑,反而成為了祭氏內部磋商,以及與促成族人生意往來的平台。

畢竟,各族老所掌握的產業與生意不盡相同,在某些方面,大家協調一致能取得的成績自然更好。

這也就是後世所謂的董事會。

此次召開祭氏族議,主要是因為近來由於楚國成為了盟主,鄭國因地緣上過於靠近楚國,遭到了其他各國的猜疑,像是齊國,宋國,曹國等都開始排斥來自鄭國的商隊,特別是祭氏的商隊。

這些國家的擔心也不難理解,畢竟楚國一旦北進,鄭國便是首當其沖的,而依照鄭國的軍事實力,那絕對不可能是楚國的對手。所以他們眼下與鄭國做一分的生意,便等同於是多了一分風險。

而且,現在中原各國也都因鄭國是與楚國走得太近,而對鄭國多有戒備。

“北面諸國,如今除晉國,魯國外,其他各國都在排擠我祭氏的商隊,我們與諸國的貿易陷入停頓已近一個月,可謂損失極大呀。”

“齊宋曹衛等國皆最為可惡,想當初若不是依靠我祭氏,溝通南北,連貫東西。他們也是獲利極多!但此時見得楚國成為盟主,又因我鄭國乃是楚國北進之門戶。便如此相棄,實是背信棄義之邦啊!”

“罵歸罵,怒歸怒,但此事總歸還是要有個法子解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