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伍子胥來了

說來也是奇了。

今天伍舉之所以前來,原本是為了試探,而如今卻變成了請教。

伍舉作為楚王的寵臣,楚王對他的信任,可謂是遠超其他的卿大夫的。

而伍舉,也同樣是感念楚王待他們伍氏的恩德,自是一直想著如何報答楚王的知遇之恩。

所以,伍舉雖然是出身行伍,卻也一直是十分留心這些個治國安邦的道理。

尤其是面對如今楚國的內憂,伍舉雖是隱隱有所察覺,卻也是沒有半點辦法。

今日有所幸能夠與李然說起,並向其請教究竟該如何避免這蕭墻之禍。

只不過,令他有些失望的是,這個問題,即便是睿智如李然,所開出的藥方,卻也是令楚人有些水土不服。

“克己復禮”無論是對於楚王本人,亦或是楚人而言,實在是太難了。

而且,這個問題終究還是要靠他們楚人自己解決,他李然作為外臣,實在是很難辦到這一點。

這絕不是李然不肯傾囊相授,實則是他也有心無力。

就在這時,園外的一名侍人是進來稟報,說是伍舉的孫兒伍員前來探望。

李然一聽,這伍舉居然還帶著自家的孫兒也來了。心道這伍家上下倒還真是齊心協力,這祖父還沒完事兒呢,孫兒卻又來了。

而伍舉卻只燦然一笑,朝著李然拱手道:

“呵呵,實不相瞞,拙孫早就聽聞了先生身旁的孫將軍乃是武藝高強之人,近日聽聞孫將軍是隨先生一同來了楚國,所以便一心想與孫將軍是比較一番,故而今日是不請自來了,還請先生莫怪啊。”

原來,這伍員前來拜訪,為的竟是來與孫武比武來著!

李然聽罷,當即是扭頭朝著孫武看去:

“呵呵,看來如今長卿也是名聲在外了啊。”

孫武此時卻也是一臉的懵,只在那是一言不發的立在原地。

李然得見孫武不置可否,卻也知孫武的這場比試,想躲也絕對是躲不開的。於是,這才與伍舉是回了一禮,並是恭言道:

“呵呵,看來伍家可當真是人才輩出啊。”

“既如此,那便請令孫進來吧。”

其實李然心裏明白,伍員前來找孫武比試武藝,也很有可能也是伍舉的授意。

至於為何,以後再表。

李然話音落下,那侍衛便去將伍員帶了進來。

只見伍員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長相還頗為稚嫩,生得也可謂眉清目秀,骨子裏透著一股子南方士族所特有的書香氣息,盡管其手中是握著一柄三尺長劍。

“員兒,快來拜見先生。”

伍舉見得孫兒進來,便急忙為其引薦。

“此乃拙孫,伍員,伍子胥。”

當李然猛然聽到這個“伍子胥”三字,心中不禁是頓是一個“咯噔”。

“媽耶,我差點就給忘了,原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啊!”

伍員,字子胥,便是幾十年後那個將楚平王“挖墳鞭屍”的始作俑者。

這可也是個猛人呐!

饒是李然見了如此意氣風發的少年伍子胥,也不由得是眼瞼一跳,足見此人之英氣逼人。

而此時的伍員,肯定也沒想到自己日後竟會是倒戈相向,成為楚國上下的噩夢。

伍子胥聽得祖父之言,當即躬身上前,雙手舉過頭頂,朝著李然恭敬一拜。

“伍員拜見先生。”

雖然伍子胥如今是比李然小不得幾歲的,但祖父既然是將李然尊稱為先生,那伍員自是不敢妄自托大的。

然而此時的李然仍舊是深陷於伍員日後的“大作為”之中,見得伍員上前拜見,這才是突然醒來。

“子胥無須多禮,快請入坐。”

比起伍舉,其實日後的伍員才是那個真正讓整個楚國都聞風喪膽的猛人。

而這樣的猛人,李然作為未來的理科生,好歹是經過十二年義務教育的,縱是他華夏史再差,也不可能沒聽說過伍子胥。

可他這一激動,卻也一時竟又忘了這一時代的規矩:人家伍舉還坐在這兒呢,伍員他怎敢坐下?他此時此刻便只有站著的份兒啊。

而伍員也誤以為李然此言只當是客套之辭罷了,當即躬身再禮,並是言道:

“員今日前來,只求能與先生麾下的孫長卿比試比試,還望先生成全。”

人狠話不多的伍員直接是說明了來意,根本沒有任何客套的意思。

李然聽得這話,自知今日孫武若不露一手,伍舉與伍員只怕是都不會同意的,當即只得轉頭給孫武使了個眼神。

孫武自是會意,旋即也從李然身後挺身而出:

“既如此,便還請子胥兄弟賜教。”

於是,二人來到園內的空地上相峙而立,李然與伍舉皆是走出門來,並凝神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