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姍姍來遲的宋人

當晚,李然與子產詳細商議了朱方城破,生擒慶封後,鄭國所可能發生的內亂,以及應該做些什麽預防措施。

其實子產在這方面有著很豐富的經驗,畢竟那些在背地裏使壞的伎倆,他在鄭國的這些年,已經見過實在太多了。

只不過,這一次他之所以如此的重視,乃是因為他知道豐段這一次於背後所勾聯的勢力絕不簡單。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人物,毫無疑問便是:

“豎牛!”

“豎牛該如何解決?”

子產很清楚,一旦豐段作亂,豎牛必定為其馬前卒。

祭先既能在鄭邑打聽到豎牛意欲再次勾結豐段,有所動作的消息,身為執政卿的子產難道就一點動靜沒聽到?

這顯然也不合理。

子產從其他的渠道,當然也獲知了豎牛與魯國季氏,鄭邑豐段相互勾連之事。

“大夫請放心,這一次若不出然之所料,豎牛必來尋仇於我。”

“屆時,無需大夫出手,然自會將其料理。”

無論是季孫意如,還是豎牛,李然對他們都相當了解。

在他看來,此二人與他都可謂是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因此,他們若要趁機作亂,那麽首要的目標也必定是他。

倘若豎牛直接來尋自己報仇,那他李然還求之不得哩。

畢竟,如今的李然也早已是今非昔比。當年沒錢沒勢的時候,尚且還能與他們鬥上一鬥。現如今李然他也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如何還能怕了豎牛?

“依子明的能力,自是無恙。怕就怕……”

往日裏,但凡是聽到李然有這一番成竹在胸的言論,子產都會變得極為安心。

但是這一次,卻不知為何,他卻覺得李然似乎有些盲目自信了。

不過,既知李然已有如此安排,那或許必有他的一番道理也未可知。

更何況,豎牛說到底終究是祭氏的人,能由李然這個祭氏家宰出手清理門戶,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好吧,子明既如此說,僑也就放心了。”

“不過,僑還是有一言,子明務必切記:見惡人,還須如農夫之務去雜草,當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啊!所以,當斷則斷,屆時可千萬不能猶豫啊!”

子產自然是很了解李然的,對於他的軟肋也十分清楚。所以他才多少有些擔心李然的“仁德之心”,到時候會讓他再次錯失良機。

豎牛畢竟是祭氏之人,一旦李然念及祭先之恩,很有可能會再放豎牛一條生路,所以,為以防萬一,他不得不如此出言提醒。

可誰知李然聞聲卻是一笑,不以為然道:

“呵呵,大夫多慮了。豎牛之事,然自有分寸。”

李然其實十分清楚,當初之所以在鄭邑要放了豎牛一條生路,一方面是因為看在祭先的面上,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豎牛在當時並不能死。

當時就是為了放長線,才得以確信了魯國季氏與鄭國豐氏之間的勾當。

而如今的情況卻早已不同了,所以接下來的事,更無需再考慮其他。

子產聽罷,這才稍稍是放心下來,面露些許寬慰之色。

“對了,宋國來人了麽?”

李然忽的如是問道。

此番申地之會,魯國已經確定不來,那麽還有與慶封有著密切聯系的,便只剩下宋國。

“宋國?似乎還沒消息。”

子產搖了搖頭,也不太肯定。

聽罷,李然又陷入了思索之中。

慶封,作為撬開豎牛,魯國季氏、宋國華氏乃至鄭國豐氏背後勢力的關鍵突破口,魯國季氏的缺席,也足以說明他們的確是心裏有鬼的。

而宋國如果也不來的話,那便說明之前他的猜測完全是正確的。

可一旦如此,顯而易見的,魯侯的境地就會變得十分的困難。

當然,這些個煩心事,李然卻並未告知子產,畢竟這些都是魯國的事情,跟子產倒也沒什麽直接聯系。

……

翌日,李然便又得到了消息,宋國已經確定派人前來參加盟會了。

而且,此次前來的還是三個宋國的大人物,分別是太子佐,向戌和華費遂。

宋太子佐,子姓,宋太子,名佐,乃當今宋君(宋平公)之子。

宋國在春秋歷史當中可能並不出彩,可能許多人都對這個國家只限於聽說過。即便是有所了解,大概也只限於那一場泓水之戰。能夠為人們所熟知的,大概也只有宋襄公的滿口仁義道德,以及徒有虛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但其實呢?宋國在這一時代相對還是比較活躍的。尤其是先後兩次“弭兵之盟”,說起來倒還是宋國一手促成的。

作為晉楚之間的媒介,為整個中原地區是爭取到了幾十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