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楚王親自來圓場

章華台,楚王寢宮內。

楚王神色凜然的站在寢宮殿外的台階上,擡頭望著西去的斜陽,還有那排成“人”形的大雁從天際雲端緩緩飛過,寂寥空曠的蒼穹之上,仿佛再容不下任何東西。

“大王。”

觀從從台階下緩步走了上來,再楚王面前三步的地方停下,躬身而禮。

見得觀從到來,楚王雙眼微眯,沉聲問道:

“如何?”

“四王子家兵損失慘重,李然已從容走脫。”

最終,在王子棄疾家中發生的一切,簡單總結起來,便只有這麽簡短的一句話。

而聽到這話的楚王,不由是深吸了一口涼氣,臉色霎時凝重無比,眼神變得格外淩厲起,整個人於一瞬間,無端的顯露出一股凜冽的氣場。

他那好弟弟居然失敗了。

他原本以為,就王子棄疾的那一股子陰狠,應該可以輕而易舉除掉李然這個楚國未來潛在的心腹大患。可最終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李然不但得以走脫,而且還是毫發無損。

這不免是讓他得有些憂心起來。

倘若連他最看好的王弟都無法幹掉李然,那楚國上下誰還能替他做得了這件事?

難道說,偌大楚國,便只能眼睜睜看著李然未來與自己比鄰為敵?

“大王,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沉默半晌,觀從忽的道。

楚王目光轉動,盯著他道:

“但講無妨。”

冷漠和偏執的語氣,凝重卻又帶著一絲茫然的神情,無一不彰顯著此時此刻的楚王,確實已沒了其他的辦法。

也正是在這種時候,觀從的作用便得以體現了。

“李然聲名在外,而中原諸國所怨者,無外乎是他為我楚國所用。此人畢竟是出身於洛邑,乃周王室之人,又因其祖上萌蔭,就任守藏室史。所謂禮之為用,最為嫻熟之人,非此人莫屬。更難得此人足智多謀,有謀功於天下,故而諸國君臣皆對其莫不敬重三分。”

“臣思索再三,只覺李然此人,若當真死在我楚國,眼下於我楚國而言,其實並非好事。”

“臣以為,此刻大王莫不親自前去探望,一則表以禮遇之心,二則乃斥四王子此番不當之舉,至少於當下穩住李然,穩住諸國的國君。並待得朱方城破,大王再作計較不遲。”

今日王子棄疾所為之事,楚王自是清楚。

可楚王從頭到尾都未曾現身,這確是於理不合,也難免會引起李然的懷疑。

鐘離大戰在即,此時最忌的便是禍起蕭墻。一旦內部不穩,那勢必就會直接影響到前線的軍心。

觀從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今日王子棄疾沒能幹掉李然,從眼下大局來看,未免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對於即將到來的鐘離大戰,是有利的。

若之後,楚王依舊想絕以後患,那也最好是等到鐘離之事解決後,再動手不遲。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先穩住李然,以及穩住前線的那些諸國軍隊,不能讓他們有任何抗拒的理由。

“話雖如此說,不過……子玉覺得寡人日後還有機會麽?”

楚王說的機會,自是以後對李然痛下殺手的機會。

此次王子棄疾的行動失敗,李然必然會有所戒備,而且楚國上下,恐怕也不會再有人做此“非份之想”。所以,日後若還想再借一把刀殺李然,只怕是不易。

觀從聞聲,了然一笑,表現得十分輕松道:

“呵呵,大王且放寬心,只要李然還在我楚國一日,大王便有的是機會。”

“只是要殺李然,就必要有一個合適的時機,還有一個足以令天下人都無法反駁的理由。如此,方為正招啊。”

“臣以為大王如今不必操之過急。”

觀從的話音落下,楚王滿是愁緒的臉上顯現出一縷思索之色。

他自是明白觀從的意思,也懂觀從說的來日方長。

可他還是有些擔心。

畢竟,一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李然,是他最為放心不下的。

“哎,好吧。子玉啊,便隨寡人走一趟吧。”

楚王想了想,他最終還是接受了觀從的意見,前去“看望”一番李然。

今日發生了這档子的事,如果他這個楚王不露臉說上幾句,這定然是說不過去的。

於是,他走出章華殿,正要往香園移去,可剛走出兩步便又停下了。

“來人,傳四王子來見。”

“讓他於厚德殿等著!”

既是看望李然,向李然表演“致歉”的,那做戲自是要做全套,王子棄疾今日幹出這種事,豈能不加以“懲罰”?

觀從聞聲,當即躬身道:

“大王英明。”

……

香園內,花香彌漫,群蝶飛舞,燦爛絢麗的花園最得祭樂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