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楚國內部的奸細

孫武在一路押解慶封返回乾溪的路上,想要結果慶封的人可不在少數。

這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預料得到的。

畢竟慶封的身後,乃是一個龐大的暗勢力,這幫人為了不讓慶封落入李然的手中,為了不讓他們的身份曝光,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慶封活著抵達乾溪。

可李然畢竟是李然,他又如何會不早作安排?孫武在押解慶封返回的路上,特意設下伏兵,再加上孫武本身的機警和身手,所以他們的每次襲擊,孫武都能化險為夷。

非但如此,而且孫武還能從這些歹徒的口音當中獲取到一條極為關鍵的信息:

楚國內部,居然也有他們的人!

在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李然自是也不再急著去審問慶封。

人,就鎖在左軍大營之中。

既然楚國內部有他們的人,那這左軍大營又如何能夠這般平靜?

所以,李然決定便先試著用這個慶封釣釣魚,但願能願者上鉤。

“可楚王那邊該如何應付?”

孫武如是質疑言道。

畢竟,楚王曾是吩咐過李然的。他讓李然代勞,前去審問一番慶封。而李然若一直遲遲待著不動,又如何跟楚王交代呢?

“楚王現在正忙著遷都之事,而且楚王之所以要拿下鐘離,其志也並非是慶封。所以,眼下只怕是沒多少閑工夫來關注這件事的。”

“意欲遷都一事本就夠他頭疼腦熱的了,放心吧,我們還是有時間的。”

此刻,人既然已經在自己手中了,李然自然不用擔心楚王會怎麽樣,畢竟實在不行,他去一趟左軍大營,做做樣子也是可以的。

孫武聽罷,頓覺有理,當即點了點頭。

“對了,此番大捷,長卿功勞甚大,待得伍舉率軍凱旋,楚王必定會加封於你。屆時,長卿不必顧及為兄的處境,楚王該如何加封,你便應著便是。”

“只是,楚王若欲加封於你,那楚中的其他將領必定不服。所以,這些時日長卿切記隱忍,不可因一時之氣而與楚軍將領發生了口角。”

孫武的本事已然不需要多說。

可即便他本事再大,他終歸不是楚人。

楚王的加封,對孫武本人而言可謂實至名歸。可在這些楚軍將領的眼中,那便是楚王的厚此薄彼。他們雖不敢議論楚王,難道還不敢作局針對你一下麽?

李然要他隱忍,便是要他懂得適時沉寂,適時收斂鋒芒,能屈能伸,方成大器。

“武謹記受教!”

孫武知道李然這是為他好,所以當即躬身拜禮。

李然急忙將他扶起,笑道:

“長卿多禮了,兄弟之間,無需這般客套。”

“快去休息吧,這條大魚,咱們或許還得等上好些時日呢。”

左軍大營的釣魚行動肯定不能急於一時,李然也準備好好的休整幾日。

於是,在李然和孫武的一番的商議過後,一場釣魚行動就此定下。

但令李然有些意外的是,一連三日,左軍大營內居然毫無動靜,一時風平浪靜得簡直令人感到陌生。

就連孫武也不由得是有些懷疑起了自己的判斷。

難道說,那些襲擊他車隊的楚人乃是其他國家的人假扮的?

畢竟楚音也並非難到無從模仿。諸如陳、蔡這些人,因長期與楚人混居雜處,所以口音也是極為相似的。因此,若是隨便找些陳國、甚至是蔡國人假裝模仿一下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誰知李然極為果決的搖了搖頭。

他堅信楚國內部,必然是有奸細的。

“先生為何如此肯定?”

孫武感到十分好奇。

而李然則是解釋道:

“咱們不妨從頭再理一遍,長卿可還記得群舒之戰?”

“當我們率軍趕到舒鳩城外的關隘時,吳王諸樊幾乎亦是同時趕到,若沒有人給他時刻通風報信,諸樊又何以能夠算得如此精準?”

“還有,在他們江淮流域的遊擊,此等戰術,若是無有其內部極為準確的消息,吳軍又如何能夠每每得手?”

“另外,在楚軍剛剛攻打朱方城時,慶封可謂把楚軍是耍得團團轉,而且幾乎每一步都能料楚於先。楚軍僅在朱方城所折損的就高達萬人。他們城中僅萬人,又是如何做到每次都能提前料定楚軍攻城的時日的?”

“慶封雖有宋國,魯國等國的物資援助,可他畢竟是做到了僅僅靠著不到一萬人,硬生生守了半年之久,若說他在楚國沒有內應,長卿你信麽?”

原來,李然從一開始就篤定楚國內部有奸細。

畢竟朱方城的戰事實在拖沓得太過於詭異了,根本不符合常理。

就算朱方城的城防再堅固,再如何易守難攻,可實際上的戰鬥力差別擺在那裏,慶封又不是什麽神人,他手下的那些兵將也不是什麽天兵天將,難道還能以一敵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