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伍舉也來勸諫了

晉國會盟諸侯,為救蔡國,欲討罪於楚國。

然而當李然聽到晉國主持會盟的地點,竟是遠在厥慭。

聽到這,他不由是頓感失望。

“這是上天注定要亡楚國啊!”

伍舉一聽,頓是不解,急忙詢問李然這話到底何意。

晉國若只是裝裝樣子,那對於楚國而言自然是好事,又何來“天亡楚國”之說?

就算是楚王有些窮兵黷武,可要說楚國會就此滅亡,這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些。

李然見伍舉不信,卻只是搖了搖頭,又長嘆一聲後言道:

“大夫想必也聽過,《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眼下的楚王,或者說整個楚國豈非正是如此?”

“楚王親征,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楚國氣勢至此已達極致。而如今唯一能夠使楚國有所戒備的晉國,雖是會盟了諸侯,卻最終只流於表面。這對楚王而言,對楚國而言,豈不是太驕縱了嘛?”

“也正因為如此,楚王接下來豈不是會更加的變本加厲?楚國怕是無有寧日矣。”

“然則,外邦雖是奈何不得楚王,但楚國終究還是有肘腋之患的。似楚王這般驕橫,屆時內亂必然四起,楚國豈不危矣?!”

這也就是李然為何一直在老生常談的勸導楚王要“克己復禮”的原因。

大規模的兼並和擴張,對於楚王自身而言,或許是一種功績。

可對於楚國整體而言,這絕對算不上什麽幸事。

畢竟無論什麽樣的戰爭,只要是戰爭,受苦的定然是底層的那些庶民百姓。

而身為楚國的百姓則更是如此,他們不但要承擔戰爭所帶來的一系列勞役,而且由於楚國乃是集權體制。國內各級官僚可謂是貪腐成風,各級官員更是巧立名目,在那收刮民脂民膏。楚國百姓的承受力只怕也早已是到了極限。

然而,楚王對此卻是絲毫不以為然,也不思如何予民休養。長此以往,楚國究竟還能堅持多久?楚國的百姓又還能堅持多久?

伍舉聽罷,頓覺有理。

他深知楚王的好勝心遲早有一天會拖垮整個楚國,可他也深知楚王的性格。

之前,他也學李然去旁敲側擊的規勸過,奈何也是沒什麽作用。現在聽到李然所言,一時間也是憂心忡忡。

“先生確是高見啊!”

“既如此,那先生可有法子,再勸勸大王?”

他是沒招了,他也只能寄希望於李然。

可誰知,李然也只能是搖頭表示無能為力,臉上滿是說不出的苦澀。

他又何曾不想勸諫楚王?他也不是沒這麽做過。

然而事實證明,已經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楚王,是絕非他一言一語便能勸諫得過來的。

甚至就連像申無宇這般的剛毅之人,也未能讓楚王幡然醒悟。

“然今日言盡於此,也是無能為力,還請大夫見諒。”

李然站起身來,朝著伍舉深深一揖。

他已經做完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接下來的事,便只能交給上天來決定了。

伍舉見狀一怔,急忙起身,回了一禮,只是臉上憂色更甚。

……

新落成的乾溪台內,伍舉覲見楚王。

只因得聞晉國將會盟諸侯,欲救蔡國而準備討伐楚國,所以楚王這幾日的臉色也並不太好。

畢竟,這是他即位以來,第一次有可能與整個中原諸國正面交鋒,他身上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而伍舉在見到楚王之後,便將今日李然所言都說予楚王聽了。

楚王聞聲一愣,半晌沒反應過來。

好一陣後,他才將信將疑的問道:

“若按照子明先生的說法,晉國此番會盟……當真只是個幌子?”

伍舉當即點頭道:

“稟告大王,此事料來應當不差。晉國會盟之地遠在厥慭,又如何能救得了蔡國?況且晉國如今,內部六卿內鬥,自趙武死後,更是成了一盤散沙。晉國自顧尚且無暇,又何來的底氣來插手蔡國之事?”

“所以,大王大可不必再為此事憂心。”

言罷,伍舉朝著楚王恭敬一禮。

楚王聽罷,不由一時大喜,當即大笑道:

“哈哈哈,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天佑我楚啊!”

“想不到,堂堂晉國竟也只會搞得這些把戲了!笑話,真是天大的笑話啊!”

一時間,偌大的宮殿內盡是楚王與一眾朝臣哄堂大笑的聲音。

晉國,這個稱霸中原數百年的超級大國,最終也淪為了一個笑話,這又如何不讓楚人感到高興?

然而伍舉見得此情此景,便是不由想起了李然所說的話來,心中的憂慮也一時更甚。

“大王……臣以為……”

“哦?伍卿還有何事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