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樁好買賣

範蠡和葉戌帶著這二十人急行,但在入了楚境之後,則又是讓大家緩行,以免激起了塵土,引起周邊楚人的注意。

而葉戌畢竟是行伍出身,自知他們如今的處境,所以心中對於此行的安全亦是頗為忐忑,於是不由多嘴問了一句道:

“此行深入楚境,又無有公文在手,萬一碰上楚人巡守,只這寥寥二十人又如何夠用?”

而範蠡對此卻是毫不在乎,只淡然回了一句:

“呵呵,僅靠這二十人,又如何能護得我們的周全?蠡之所以要帶上他們,不過是待歸途之時,可以捎帶著拉些銅石回去罷了!”

“如今楚國方亂,無暇北顧。楚人更是人人自危,又哪裏來的巡守四處招搖?故而我等只需小心從事,必可無咎啊。”

葉戌一聽,見這範蠡跟自己一般年紀,卻是如此膽大心細,不由亦是十分的佩服。

他們不急不躁的趕路,六天後,果然是安然入了隨國境內。這時,範蠡立刻是派人急行前去隨國國都報信。

而這些隨人,當得知乃是天下聞名的鄭國李然派人來了隨國求助,自是不敢怠慢了,將他們一行是直接安置在了關口居住。

由於隨國和楚國已有百年不曾有過戰事,所以,這關口修建的也是頗為簡陋。

範蠡和葉戌在這裏是駐了三日後,最後這才得了召見。

隨國現在執掌君權的乃是曾侯輿,而前來接待他們的則是其太子鉞。

只見太子鉞是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孩童,這孩童眼睛滴溜溜的轉,甚是靈活,一看便是機敏的孩子。

太子鉞介紹道:

“二位貴客遠道而來,鄙國不勝榮幸。此為犬子乙,只因我隨國已多年不見有客,故而今日特帶他出來見見場面,還望諸位莫怪!”

範蠡忙道:

“豈敢豈敢,太子客氣了。公孫如此相貌不凡,想來日後定能名揚四海。”

太子鉞笑道:

“呵呵,小國鄙陋,名揚天下自是不敢,只願能平平安安即可啊。”

隨後,太子鉞便是帶著範蠡和葉戌一同面見曾侯輿。

一進得大殿,便看到這大殿之上,金碧輝煌,且竟是直接擺上了十組編鐘來!如此多的編鐘,這要放在任何地方,都可謂是規模空前的。

這一方面,足以證明隨國的銅石之豐饒。而另一方面,也可見隨國已是與中原周禮的典章制度確是相去甚遠了。

畢竟,若是放在其他的諸侯國,出於《周禮》的限制,想要多搞一套音域更廣的編鐘,估計都得被別人詬病許久。

見得有人上殿,曾侯當即命人敲響編鐘迎客。一時間,大殿之上四處都充斥著動聽曼妙的金石音聲。

範蠡和葉戌上前拜見曾侯輿,曾侯輿則甚是爽朗笑道:

“二位請起,寡人雖居偏鄙,卻亦聽聞過李子明的大名,今日不得而見,甚是遺憾呐。”

隨國雖然這些年來十分安靜,在諸侯間幾乎都沒有什麽來往,各種盟會也基本將其排除在外,但是李然在楚國的行為,身為鄰國的隨國自然是知曉的。

範蠡獻上李然手書的簡劄,並是躬身言道:

“君侯,子明先生此番派我二人前來貴國,特留得信劄一卷,請君侯過目!只因子明先生日理萬機,不能親自前來拜訪,還望軍侯莫怪!”

曾侯輿的性格倒也豁達,直接是笑著回答道:

“無礙無礙,他日若有機會,自當可以再見。”

宮正上前將簡書從範蠡手中拿下,然後遞給了曾侯輿。

曾侯輿展開看了起來,李然在信劄內簡單解釋了鄭國目前的局勢,而他們如今收納了鄭國的流民,欲以清君側和整頓鄭國政務的名義討伐鄭國,只因缺少銅石制作兵器,所以希望曾侯能夠協助一二。

另外,李然也知隨國畢竟也是姬姓之邦,故而亦是將此事的立意直接給拔高到了“復興姬周”的高度來。並希望以此能夠博得曾侯的認同。

當然最後,李然還就此事闡明了確與楚國並無幹連,所以隨國亦無須擔心楚國方面會借機發難,且許以事成之後定有重酬……

曾侯輿知道了他們此行的目的,不由是愁眉著將簡書慢慢放下,並是沉默了許久這才開腔道:

“按理說,此事寡人應是義不容辭的,但是這楚國畢竟與鄙國比鄰,如此多的銅石……若是不提前與之報備,恐怕也難以運到葉邑。而且此事雖然和楚國無關,但是如今的楚王究竟會如何想,那恐怕也很難說!這萬一……”

“到那時,銅石非但是運不到葉邑,恐怕我們隨國也是危難將至啊。我隨國已不摻和天下事久矣……而若因此而惹怒了楚國,得不償失啊!”

範蠡聽罷,則繼續是躬身作揖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