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鎮守南方的隨國

緊接著,李然又察覺到眼前的這個範蠡居然稱申無宇為“家父”,便也就隨口問道:

“令尊現在情況如何?”

“家父與楚王在徐國走散之後,因時局動亂,楚王在仲兄處是自縊而亡。家父得知情況,便是棄了鐘離縣尹之職,眼下正與仲兄隱居,並是守著楚王的遺體,以期來日可再以國君之禮下葬!”

“而此消息,如今也唯有我們申家人知曉!家父恐先生不曉其中的變故,可能會影響先生長久大計,故而讓範蠡前來報喪!”

李然稍稍一怔,隨後苦笑。當初他囑咐申無宇要給楚王一個善終,沒想到他還真的做到了。

“是了,令兄申包胥如今情況又如何?”

“伯兄喬裝為越人,被吳人俘虜之後,以楚國絕密情報告之,並伺機接近吳王余祭。如今已將其成功刺死!且還趁亂全身而退,如今正在和家父、仲兄一起為楚王守靈。”

“啊?居然成功了?……而且……而且還是全身而退?”

李然對此多少是感到有些吃驚。如果說刺死吳王余祭,已經實屬不易,那麽再能夠全身而退,可就真的是驚為神人了。

“因伯兄在行刺之前,鼓動其余越國的俘虜起義,且是自個備好了退路。所以,待他一經得手之後,那些越國的俘虜便立刻一同舉事外逃,故而吳人一時亂成了一團。伯兄也以此是僥幸得脫!”

“委實高妙……申包胥,真不愧是申包胥啊!”

李然在心中暗自贊嘆,口中說道:

“令兄智勇雙全,那如此一來,吳國便暫時是無暇再侵楚國了,不過楚國如今……”

楚國如今是在王子棄疾的掌控下,而其兄熊比即位,故而也可謂是亂成了一團。

楚國的未來究竟如何,也是無從知曉。

不過也正因為此,葉邑這邊反倒也就暫時安全了。

“子明先生,如今楚國的局面已無人能夠預料,家父對此也已是無能為力了。”

王子棄疾之心早就昭然若揭,所以如今定然是正在忙於如何弑君篡位。

而以他的性格,只要不再去挑戰他的底線,那麽他就終究會以“息事寧人”的姿態示人,所以反倒不會對葉邑這邊再咄咄逼人。

於是,李然決定暫且將楚國的情況放在一邊。

李然又看了一眼範蠡,卻不由是生出一絲困惑來,並是問道:

“對了,少伯為何不是申氏,反而以範為氏呢?”

李然直接說出範蠡的字,而且他的這個“字”,還是不久前由父親所賜。他一時有些納悶。但隨即想著或許是他父親此前就已與子明先生提及過,故而此刻亦只是稍稍一怔,也並未太在意:

“回先生,我們申氏一族,本為申國之後,故而以‘申’為本氏。但,亦可取其祖先‘範山’之別氏,故取氏為‘範’。如今家父為了避禍,便刻意隱去‘申氏’的身份,而取‘範’為氏。家父現今自稱乃‘範山之後’,並要求我們拋頭露面之時,也都自稱範氏。”

(《國語》之中,“申無宇”的確又稱之為“範無宇”,但是範蠡究竟是不是範無宇之後,則無考,此處為杜撰。)

李然聞言,不禁是點頭道:

“原來如此!”

“其實不僅如此,我們申氏一族還有一部分族人,更氏之為‘文’,只因我等又皆為文王之後,故而族人乃以先君之‘謚’為氏。故而,‘申’、‘範’、‘文’皆為我氏!”

李然聽罷,嘴上雖然沒說什麽,心中卻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要真按照範蠡所言,那麽日後的文種的‘文’是否也是由申氏改來的呢?若是的話,那麽日後越王勾踐所依仗的政客雙星便就真成了同門了。

(範蠡和文種其實都是楚人,且祖籍地也相近,這個是沒錯的。但是,但究竟是不是同出一門,則無考,此處為杜撰。)

不過,這些話李然自是不會說出來的,只聽李然是頗為客氣的回應道:

“少伯一路辛苦,且先行退下歇息,少時另有筵席招待。”

範蠡卻並無意退下,李然正感到奇怪,範蠡朝李然深鞠一躬:

“方才範蠡在外等候的時候,聽到先生和諸位的談話。其實對於缺銅之事,範蠡倒是有一個辦法。”

李然聞言,不由的大喜,不禁問道:

“哦?有何辦法?少伯快快說來!”

範蠡則是回道:

“葉邑以南不遠處,當年有一姬姓之國,盛產銅石。如今其地雖已並入楚國,然其主尚存,倒是可以問問他們是否願意施以援手!”

“哦?楚國腹地竟還有這麽一個國家?”

李然對此竟然不得而知,倒是不由覺得有些奇了。

“此國便是隨國,隨國乃是當年周天子分封鎮守南方的大邦,立國之初便是周人在江漢之地的重要據點。且彼時隨國境內,銅石皆裸露在外,故而,隨國在此建國,便是把控住了此地的銅石,並以此厲兵,曾竭力遏制荊楚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