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鄭郊首戰

駟歂聽得李然之言,卻頗為不屑的嗤笑一聲:

“哦?既如此,歂願聞其詳!”

“敢問大夫,自那楚王熊圍受辱於乾溪之後,不過數旬,我中原各國,甚至包括鄭國,是否都經歷了一場大亂來?”

駟歂點了一下腦袋。

“確實如此,不過……這與楚國又有何關聯?”

“呵呵,子然大夫對這天下大勢恐怕還是不知啊!夫天下之事,福禍互為依存!中原諸國自弭兵以來,之所以能如此安寧,正是因為依舊是有楚國這一強鄰的存在!如今楚國之勢不存,中原諸國頓失外憂。故而諸國之權卿皆在暗處蠢蠢欲動。而中原四國,之所以會有今日如此的大亂,果真只是一個巧合嗎?”

駟歂因為位階不夠,所以許多事情他亦是不明所以。而他所目及的,倒確是如李然所言那般。

“然在楚國,從結局來看,確算得失意,但然也算得是竭力去維持了這一平衡。如若不然,子產大夫的改革又如何得以安然過度?而鄭國之國力又如何能夠在如此的短日之內得以如此突飛猛進呢?”

“這些,想必子然大人也是能夠見得到的吧?”

“只可惜,如今楚國勢微,平衡不復。故而,如今鄭國卻是又成了何等的模樣?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是以紛紛秉政。”

“故而,究竟是子產大夫秉政時期的鄭國更好,還是如今的鄭邑更好?子然大夫想必應該已有了明斷!”

駟歂聞言,不由是低頭思索良久。

“先生是執意要兵臨城下,威逼寡君麽?”

“然此舉實為迫不得已,絕非是為一己之私,君上受人蒙騙而不自知,待我等鏟除奸黨,君上自會了解然的這一片良苦用心!”

駟歂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既然如此,那似乎也沒有什麽好聊的了,便在戰場上見真章吧!”

範蠡朗聲道:

“駟將軍,鄭邑駐軍至少兩萬以上,加上服役之人,只應更多,但將軍卻只帶來寥寥數千人?難道還不明白這民心所向嗎?若真打起來,皆為鄭國百姓白白受戮,那你可就是鄭國的罪人!”

駟歂聞言,回頭不由怒斥一聲道:

“無稽之談!是爾等來此大動刀兵,又豈有在這裏指責駟某的道理?!”

駟歂只“哼”一聲後,便立刻又轉身離去。

李然見狀,便也站起了起來,並且對身邊的範蠡言道:

“少伯,你腳步快,趕回去命令三軍,準備一波戰車沖陣!如今戰事已不可避免,敵眾我寡,需做得完全準備!”

“喏!”

於是,範蠡快步趕回。等到李然和褚蕩回到陣中,孫武和範蠡早已備好了一切。

其實,陣前的這一番對話,駟歂被李然說的內心深處亦是頗為有些動搖。但是,他自然不能在此坐以待斃,更不能被三言兩語就說得繳械投降了。

縱是他不為自己考慮,他也得考慮駟氏上下的名望。

而他的父親,也絕對不會容忍他這樣去做。

一回到陣中,當即策動兵馬整備。

兩方大戰,一觸即發。

駟歂觀望一下對面陣仗,隨後一聲令下,二十八輛戰車蜂擁而出,朝葉邑的義軍是沖鋒而去。在百匹戰馬的鐵蹄之下,一時煙塵四起,轟鳴聲宛如天際悶雷,震得人心發慌。

而孫武也是早有準備,十五輛戰車亦是立馬策動起來,每一輛上都有一力大者拿著三戈戟,帶著灰塵,如同蛟龍出海,兩軍的戰車交匯在一處。

這時那三戈戟的威力顯現出來,三戈戟所到之處,將那些單戈斬斷,而後面的步兵遭遇到三戈戟,更是如摧枯拉朽,所到之處,更如砍瓜切菜一般。

三戈戟的殺傷力明顯要高出數籌,再加上鄭邑的兵馬本就士氣不佳,盡管戰車數目占優,卻終是一敗塗地。

只一交兵,便是立刻分了勝負,駟歂見大事不妙,便立刻鳴金收兵。

駟歂自知李然義軍無法抵擋,只能是安下大寨,掛出免戰牌。且做得一番防禦的姿態來,並是立刻派人進城稟明戰況。

而另一方面,李然和駟歂談話的內容亦是不脛而走。眾人一聽,再回想起子產大夫時期的鄭國,都不免是更念及起了當初的盛景來。

如此一來,軍心更是渙散不叠。

駟歂眼看就要鎮不住局勢,便決定親自入城,詢問這仗到底該如何打了!

李然這邊,知道鄭邑那邊軍心已經不穩,卻不急著趁亂追擊。而是拔寨往鄭邑方向又推進了二十裏。畢竟,他們是向鄭伯寧兵諫,而並非真的要謀逆作亂。

是夜,李然又望向孫武。

“長卿,之前一戰,其實不過是互相試探。我們固然試出了他們軍心不穩,但是想必駟歂也差不多該試出了我們的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