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汙名

豎牛得知豐段又來召見,也是急忙趕至。豐段見到豎牛,不等他行禮,便是開口道:

“虛禮且放一邊吧!豎牛,當年你走投無路之時,你可知為何老夫要力排眾議,放你一條生路前往魯國?”

其實,當年豐段如此做,主要是擔心若是暗殺豎牛失敗,弄巧成拙,逼娼從良。萬一這豎牛在子產面前是反咬他一口,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畢竟,豎牛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當年豐段放走豎牛,一來是為了能混淆視聽,其次,才是賣了豎牛一個人情。

“自是記得!伯石大人對豎牛的再造大恩,在下沒齒難忘!”

豐段一把將他扶起,並是拍了拍豎牛的肩膀道:

“呵呵,謝老夫倒也不必。老夫自任事以來,便早已看透了人心。老夫那也是念在你的這一番能力和手腕。況且,你若當年死在了鄭邑,那我今日又該從何處尋來如此得力的幫手?”

豎牛見狀,又急忙是繼續抱拳作揖謝道:

“豎牛為伯石大人願肝腦塗地,在所不惜!請伯石大人明言,是需要豎牛做些什麽?”

“嗯……你此前所擔心的,今日果然一一應驗了。子然他果非那李然的敵手,只帶了八千人出城應敵,難以取勝。豎牛啊,既你早已有了這般遠見,那不知可有何良策啊?”

豎牛看了一眼一旁的駟歂,隨後進言道:

“呵呵,子然大夫之所以無法取勝,關鍵還是在於如今我鄭邑上下人心不齊!”

“而若要人心齊一,那當務之急便是鼓動士氣!士氣者,人之眾志一意也!唯有國人從眾一意,方可取勝!”

駟歂聞言,卻不由長嘆一口聲:

“說得倒也輕巧,那這士氣如何鼓舞?這眾志又該如何合一?如今很多國人在得知是要同室操戈,均是推諉各樣的理由!根本都不願出戰!”

豎牛聞言,卻甚是無禮的白了一眼駟歂,並冷哼一聲道:

“伯石大人,眼下我們需得做下三件事,此三事若成,則敵寇便可不足為懼!”

豐段聞言,不禁亦是起了興致來,便是追問道:

“哦?那姑且細細說來!”

隨後,便只聽豎牛是繼續回道:

“首先,大人應勸諫君上,公示一份布告詔書,坐實李然謀逆之實!如此,於公於私,於禮於法,李然便皆成了嚴誅不怠之罪!”

“其二,應立即肅清立場不堅者。鄭邑上下,但凡有膽敢替亂黨說情者,斬!非議朝政者,斬!有違旨不從調度者,斬!”

“其三,教化臣民,宣貫叛黨之罪,昭示其惡毒用心。使上下國人皆同仇敵愾,擁君而仇外!”

“這三事若得作成,大人又何懼人心不齊?又何懼無兵可調?只是……若無雷霆之手段,只怕也是不能成事的!”

駟歂聽罷,在旁已是不寒而栗,並是補充道:

“不過……法不責眾,抗命之人如今可絕不在少數,只怕是殺之不盡啊……如此豈不要招致眾怨?”

豎牛卻是嗤笑一聲,並是繼續冷冷的回道:

“呵呵,夫民者如草蜢,草蜢尚且惜命,又況人乎?屆時只需殺一儆百,其余之人自會順服!”

豐段一邊聽著,一邊是不住的在那點頭稱是:

“嗯,既如此,子然你只管整編軍務即可!至於這城中之事,則都交給老夫便好!豎牛,你且起草一份關於討罪李然的檄文,待老夫閱覽後,便立刻上報國君,不日便可公之於眾!”

駟歂領命而去,而豎牛則是立刻寫出一份檄文,公告國人:

【行人李然大逆不道,罔顧君臣綱常,使我鄭國陷入內亂之中,是為不忠;目無君上之意,妄稱‘清君側’,是為不義;聚眾謀亂,使鄭國同室操戈,置百姓生命安危於不顧,是為不仁;祭氏先人屍骨未寒,李然以其贅婿之身,不思守孝,是謂無德!

如此不仁不德不忠不孝之人,如此謀逆之輩,當人神共憤之,人人得而誅之!

……

值此國難,我鄭邑上下,更應同仇敵愾,不得私有二心!若是發現與亂黨共情者,非議朝政者,違命不尊者,斬!】

這份公告發布出去之後,豐段還派人是在城內大肆宣貫,務必讓每個人都能知曉。

翌日,豎牛這邊果然是雷霆手段,只殺得幾人之後,終於是達到了震懾眾人的作用。

一時間,鄭邑內外可謂是風聲鶴唳。就在這種極為恐怖氛圍烘托之下,軍民的心志居然也被動的統一了起來。

而駟歂,也是重新整編擴軍,並足足是擴得一萬五千人馬,並開拔出城,與城外的數千將士合並一處。

這一下兩萬之眾,孫武靜靜觀察著敵情,未免也感到有些慌亂,便立刻是回帳稟告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