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叔孫婼的無間道

南蒯欲反叛季氏,但也知道孤木難成林的道理。只憑他一人,肯定是難以成事的。

於是他又暗中物色可以合作的人。

顯然,叔孫氏宗主叔孫婼本應該是他的首選,但是由於魯國三桓,表面上依舊是同氣連枝的存在。許多事情叔孫婼是根本不方便出面的。

更何況,雖說叔孫氏一直在暗中與季氏較勁,但為了更好的保存自己,叔孫婼大部分時間反而更一直在韜光養晦。

畢竟,叔孫一族在叔孫豹死後,被豎牛這麽一通攪和,可謂是元氣大傷。而這時候,叔仲小便是出現在南蒯的視線範圍內。

說起這個叔仲小,本是叔孫氏的一個別支,但是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眾所周知的是,叔仲氏和叔孫氏之間的關系其實是相當的緊張。

而叔仲小也是和季孫意如走的更近一些。雖說叔仲小和叔孫婼是宗親,關系上會更近一些,但在當時的這個時代,再同氣連枝的宗親,直接鬧掰的也是極為稀松平常的。

興許是因為叔仲小嫉妒叔孫氏在魯國的地位,又興許是是季氏的刻意拉攏。

總之,在外人看來,叔仲氏和季氏走得近,而與自己的本家叔孫氏更疏離。

因此,當時魯國上下,很多人也都不屑叔仲小的這些個作派。

那南蒯,又為何會想到叔仲小來一起反對季孫意如呢?

那是因為,就在前不久,竟是又發生了另一件極為蹊蹺離奇的事。

雖說蹊蹺,卻也讓敏銳之人是從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來。

話說,這叔仲小,曾為了挑撥季氏和叔孫氏之間的關系,對季孫意如佞言:叔孫婼此前並無軍功,反而先於季孫意如而被授為“三命”,其地位更是超越了其父兄,這於禮法不符,應該讓他辭退三命。

其實要說叔孫婼被授為三命,這也很是正常,畢竟魯侯稠與叔孫氏走的更近,魯侯稠能授其三命,本就只需隨便找些由頭就是了。

只不過,對季孫意如而言就顯然很是難受了。畢竟,三桓之中,誰先被授為三命,那麽其他卿大夫見了他就都得先行禮。

雖然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道令人惡心的“禮法”枷鎖,終究是季孫意如不想要的。

本來也不想叔孫婼接受“三命”的季孫意如,得此言論,自然而然的也是如此附和的。於是,二人就討論著該如何讓叔孫婼主動回拒“三命”。

然而,就還沒等季孫意如正式在朝議時提出來,叔孫婼卻公然在朝堂之上,直接當著文武眾卿的面,質問季氏道:

“我們叔孫氏家門不幸,嫡子被殺,立了庶子,所以婼才有今日之地位。假如婼是因家難而受到責罰,婼甘願領受!然而,三命之禮是國君下達的命令,若國君不廢除這個詔令,那這一切均是婼應得的!”

“季孫大夫,聽說大夫對此事頗有微詞,不知這是不是真是大夫的主意?今日還請當著諸位大人的面,給婼一個說法,也好讓諸位大人一起做個見證!”

季孫意如萬萬沒想到,叔孫婼竟直接當眾把事給直接挑明了。

這倒使得他一時極為被動,倉促間,季孫意如只得是唐突言道:

“這是你們家叔仲小的意思!可非本卿之意!”

很顯然,季孫意如這句話一說出口,就立刻後悔了。

他本來是想拿“這可是你們叔孫家自己人說的”言論,來為自己站台。

但是,他這麽一說,卻顯然是直接把叔仲小給頂在了杠頭上。

叔孫婼斜眸看了一眼叔仲小。

“叔仲氏乃是叔孫氏的一個分支,他斷然沒有道理這麽說。他之所以會說了,恐怕也還是為了迎合季孫大夫的意思吧?如果季孫大夫本就無此意,那他又如何會說出這等言論來?季孫大夫,你還是再解釋一下吧!”

季孫意如只得是說道:

“本卿確無此意!正如叔孫大人所言,這一切都是叔孫氏應得的!不該辭受!”

如此一來,“辭三命”之事也只能是就此作罷。

但是,更為敏銳之人,經過此事,對於叔仲小其人的立場,卻也有了另一番的考量來。

叔仲小本親近於季氏,卻最終為季氏所棄。叔孫氏和叔仲氏原本有隙,叔孫婼卻反而為其出言袒護。

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麽,其實明眼人立刻就能洞察出其中的玄機。

當然,季孫意如也同樣會意識到問題的不尋常

因為季孫意如對於“三命”之事本還在籌劃之中,為什麽叔孫婼竟會提前對他發難?而且還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這一方面是讓季孫意如丟了面子,而且這其中又有兩個可疑點:

一個是叔孫婼是如何知道這件事?其二,便是叔孫婼為何會一反常態,朝堂之上,為此等小事與他公然對質?且不留得半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