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壞隤(tui)流血事件

在恭送走了子家羈之後,李然這就又去陪伴在了祭樂身邊。

祭樂知道阿稠的屍身已經在回國的路上,情緒亦是頗為激動,不禁哽咽道:

“我們不能給他前去送葬也就罷了,但阿稠的兩個孩子……”

李然抱著坐在床榻上的祭樂。

“樂兒,不必憂心,眼下的局勢,阿衍和阿為還是留在鄆邑更為安全,待到魯國國內局勢穩定下來,再回去拜祭不遲。”

祭樂點了點頭,同時惡狠狠的說道:

“那季孫老賊害得阿稠這般,實是可惡!而且父兄他們之死,也定是與他有脫不開的幹系。樂兒真恨不能將其挫骨揚灰,一解心頭之恨!”

祭樂對季孫意如的深惡痛絕,李然也是了然:

“樂兒寬心,想來季孫老賊應是命不久矣……”

其實,當初在李然前來鄆邑之前,觀從就曾是與李然諫言過,而彼時卻為李然所拒。

只因當時魯侯稠出奔在外,若是貿然行事只恐會對魯侯不利。

但這次,在經歷了這許多事情後,而且魯侯稠也已不在,李然更是無有後顧之憂,所以李然便決定是冒險一試,索性讓觀從是放手一搏,徹底與季孫意如來個了斷。

或許也唯有如此,才能讓祭樂心中的仇怨得以減輕幾分。

……

再說觀從這送葬的一行。

他和叔孫不敢護送魯侯稠的靈車,一路朝著曲阜而去。

而一路上,觀從卻暗中一直在給那些扶靈之人是灌輸著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季孫意如已經發話,既往不咎,盡管讓大家安心回國。

而第二件事,則是言及就算到時候季孫意如真的翻臉不認人,大家也大可選擇再次出奔就是。

乍一聽上去,感覺似乎同樣都是為了安撫人心。

但實際上,這第二件事才是觀從的殺招。

原來,這些人本就擔心季孫意如日後會清算他們,所以觀從明面上似乎是在安撫,但其實就是給眾人的心中是種下了一個不安定的種子:

這醜話可得說在前面,誰也難保他季孫意如究竟會不會翻臉不認人。所以,你們還是要時刻做好出逃的準備!

而另外一邊,叔孫不敢雖也同樣是聽得這些話,但也只知道他那無非是些安撫之言,也挑不出他任何的毛病來。

壞隤(tui),與魯國曲阜鄰近的一處鄉邑。

當送葬的隊伍即將要抵達這裏的時候,突然是迎來了季孫意如所派來的使節。

聽聞季孫意如正帶著公子宋,準備在壞隤城內迎接前來護送魯侯靈柩的隊伍。

其實這是豎牛的意思。其本意,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趁早撫慰眾人,另一方面,也是免得路程遙遠,到時候再節外生枝。

而季孫意如親自來迎,也確是顯得更為鄭重一些。

但是,這些人一聽到季孫意如,不禁是一片駭然。

再聯想起之前觀從所說的那些話,他們各自的心裏不禁都是一陣翻江倒海。

是啊,他們本都是些亡命之徒,又何德何能,能夠得到本國上卿的接見?更何況,這還是當年他們所意欲除之而後快的那一個!

於是,一些流言蜚語也就不脛而走:

“季孫老賊之所以要出得曲阜來迎接魯侯的靈柩,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好在這種窮鄉僻野清算他們這些以前反對他的人!”

眾人一想,好像也是不無道理,所以此事也就愈發的在他們這些人之間傳開。

是啊,按理說季孫意如難道不應該是在曲阜做好準備,以更為隆重盛大的方式前來迎接嗎?

就算是出城郊迎,也不該選在距離曲阜這麽遠的地方吧?

更有甚者,竟是有人直接慫恿眾徒:既然季孫意如不準備給他們留活路,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發制人!既能近得季孫意如之身,不如就當場將他殺了,也好替君上報仇!

而畢竟他們這一路上,也是浩浩蕩蕩幾百人之眾。所以,這些個風言風語,叔孫不敢又豈能聽不到?

所以,他也是不由擔心起這群亡命之徒可能會對自己不利。但一時也只能是假裝不知情,另外則是派人提前去往壞隤通風報信。

季孫意如是帶著豎牛和陽虎,以及兩千將士們一起到的壞隤,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陽虎雙目一瞪,不由怒道:

“哼!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主公既是誠心讓他們回國,他們居然還反來謀害主公!似乎這等的狂悖之眾,虎願領兵前去,將其悉數斬殺!”

而豎牛這時,卻是持不同看法:

“此舉萬萬不可!如果殺了這些人,豈不是正坐實了季氏清算異己的惡名?這不僅是於季氏名聲無益,即便是身居國內的那些卿大夫,只怕日後也會人心惶惶。如今新君未立,亟待局勢穩定之際。此刻若是發生了這等的變故,於我實為不利,還望季孫大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