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孫武不在吳營

李然眯了一下眼睛,並是繼續拱手言道

“那是自然……處父大人本就是魯人,又為孟氏家宰。說起來本就是自家人一般。如今雖有叛出之實,但好在也並未是引得同室相殘。所以,我李然今日才敢是鬥膽前來交底相勸呐!”

“依在下愚見,眼下大人卻有兩條路可走。一條便是繼續留在這成邑做邑宰,但是城墻必須要予以拆除!”

李然說完,不由是來了個停頓,靜待公斂陽是思索了一番。

只見公斂陽是略作沉思,隨後又繼續問道:

“這第二條路,又當如何?”

李然則是微微一笑,並是言道:

“另外一條嘛……成邑留下,但是大人則必須要離開魯國!成邑乃為我魯國北鄙重鎮,而齊國又為魯禍久矣。留下成邑也並非不可,但是……大人卻必須要離開魯國才行,否則,必將引得季氏與叔孫氏的不滿……”

公斂陽聽到這裏,卻又是狐疑不定。

但是,他也知道,李然確實是直接與他交了底。

“先生這麽早便說出底線……就不怕在下與先生再討價還價?”

李然微笑道:

“呵呵,處父大人乃是聰明人,自會權衡其中利弊!此乃孟孫大人的親筆書信,還請處父大人過目!”

隨後,李然便從袖口是取出孟孫何忌給他的信劄,並是親手遞給了公斂陽。

公斂陽當即拆開來看,確是孟孫何忌親筆所書。

孟孫何忌顯然已經認命,並在信中是陳述利害,表示公斂陽若再負隅頑抗,也並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

公斂陽將書信放下。

“家主與先生所言,在下已經全都明白。但是如今成邑被圍,在下即便是想就此出奔,只怕也難吧?”

李然堅定言道:

“對此處父大人不必擔憂,我李子明可以性命作保,讓處父大人平安離開魯國!”

公斂陽低頭沉思了一陣,接著又苦笑了一聲:

“我公斂陽忠於魯國,忠於孟氏,最終卻是落得與陽虎一樣,得了個出奔的下場?!這……實在是令人心有不甘呐!……”

李然卻是言道:

“時也,命也!大人雖是一心為孟氏考慮,然而卻不懂得天命之變易。昔日三桓四分公室,公室由此暗弱,三桓各自為政,以致綱常失統。待到陽虎攝政,假借公室之名而欲肅清三桓,處父大人忠於孟氏,不忍三桓將傾,是以處父大人力挽狂瀾,扶助三桓而使陽虎出奔。”

“然而,此時之三桓已並非彼時之三桓。昔日之三桓,所患者乃是君臣不睦。而如今三桓所憂患的,卻是陽虎、侯犯、公山不狃之流!”

“所以,大人之所敗,乃是敗於天時,而非大人之過也!”

公斂陽聽得李然這一番言論,不由是站起了身:

“哎……我公斂陽如今再徒留成邑,也已無必要。唯願成邑之城墻得以保全,也算是在下為孟氏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在下願意選擇出奔!還請先生安排!”

李然聞言甚喜,並是言道:

“處父大人如此深明大義,李然深感敬佩!”

公斂陽無奈揮手,苦笑道:

“哪是什麽深明大義,但凡有一絲機會,我又豈會輕言放棄成邑?……哎,罷了罷了,事已至此,再多言也是無益!”

於是,李然當即和公斂陽商議出奔之事,說定之後,公斂陽也是最後一次在成邑大擺筵席,特意款待了李然和範蠡。

褚蕩雖不肯放下長戟,但公斂陽也是直接特許其入內。

酒過三巡,公斂陽卻又突然是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子明先生當真是將我們魯國三桓是玩弄於股掌之中呐!就比如我這成邑吧?先是讓這位小兄弟前來穩住我,再是促成孔丘和高張會談,緊接著又是孤身犯險,去了齊國一趟,只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不傷一兵一卒,便是說退了齊國五萬之師!如今,卻又來此賺我出奔!先生手段高妙,陽亦是佩服得緊啊!”

李然聽出公斂陽言語中有不滿之意,卻也知其不過是口舌之快。所以,他依舊是笑臉迎合道:

“呵呵,主要還是處父大人深明大義,大人若真是與公山不狃那般素有反叛之意,我李然縱是再口若懸河,恐也是無濟於事啊!而這,也不正體現了處父大人與這些人之間的不同嗎?!”

公斂陽搖頭道:

“哼哼!說得倒也好聽,只是讓我公斂陽白白當了這個冤大頭了!不過,先生也可放心,我公斂陽既是一言既出,就絕無悔改之意!”

筵席過後,公斂陽親自是將李然三人送出成邑。李然回到營帳內,也將此事是告訴了孔丘,孔丘聞言大喜。

緊接著,公斂陽也是按照約定,第二天便從魯師所預留的通路獨自離去。而孔丘等人,也是順利的進入了成邑,並對公斂陽一族亦是好生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