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孫武假道伐蔡

李然拆開了帛書一看之後,這才算是徹底明白過來!

原來,孫武也是想要利用這次機會,讓天下人都誤以為吳國是將要對魯國圖謀不軌。

而實際上,他卻已是率領三萬水陸之師,由淮河溯水而上,直逼蔡國,是要突襲楚國!

而且這一次,不僅僅是孫武,就連伍員和吳王闔閭也同在陣中,勢必是想要一舉攻入楚國郢都!

所以,這一支留守於魯國的吳軍,根本就是他們的疑兵之計罷了!

李然見了此信,也是不由一陣暗贊,只覺孫武此舉實在高明!

要知道雖然伍員和孫武所共同定制的“疲楚之計”,到如今也已是有幾年的光景了。楚國由此也是和吳國此消彼長。

但是,楚國畢竟家底深厚,想要一舉將其攻滅,又談何容易?

而伍員因為報仇心切,吳王闔閭卻也是不想再就此拖延下去。

所以孫武在接到李然從魯國發出的信劄之後,便果斷是想出了這麽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計策來!

李然合上信劄,朝面前的副官拱手道:

“原來如此,在下對此已是了然。既然如此,待我回去之後,便命季氏率兵前來與將軍對峙,如此,也算是報得吳師的這一番相助之恩!”

很顯然,孫武既然幫了李然一把,那李然自是要再幫孫武一把的。

而李然所提議的“讓季氏領兵與吳師對峙”,毫無疑問也是為了能夠配合孫武,把這一台在魯國家門口的大戲給他唱好了。

李然言罷,便是一個拱手,並準備告辭。

而孫武的副官見了,卻是上前一步挽留道:

“卻不知先生是否有話要末將代為轉達?”

李然聞言,亦是突然停住了腳步,回頭又想了一下,決定還是給孫武寫去一封信劄。

副官則是命人立刻拿來硯筆,他自己則是暫且退了下去。

李然提筆,好一番猶豫,之後卻又隨即放下。並是讓範蠡拿出幾塊石頭,大致擺了一個沙盤,看了一眼過後開口道:

“昔日我自乾溪奔鄭,走的便是此路。當時孫長卿乃是與我一起的,所以他對於此條小路倒也是十分的熟悉。”

“此路雖可避開楚國大多數的關隘,但若要翻越方城山直取郢都,卻依舊是繞不開大隧,直轅,冥阨三處。而此三處大隘,若是守備得當,可也並不容易攻下來!”

範蠡畢竟就是楚人,所以腦海中對那裏的地勢也是印象深刻。這沙盤雖是簡易,卻也能大體想象得出來。所以,他當即是點了點頭:

“雖是易守難攻,但此三處由於常年無有戰事,又深居於楚國腹地,若真是趁其不備,倒也並非是無有機會!”

李然點頭笑道:

“然也!只不過,就不知楚國如今是否有知兵之人,能夠對此防患於未然,扼守住這三處關隘了。又或者……”

不知為何,李然陡然間竟是想起了他已是許久未曾謀面的葉戌。

這個當年和孫武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小童,據說如今也早已成長為楚國的一員大將,被封為沈尹左司馬,鎮守在方城山的外圍。

而李然雖然並不知道葉戌現在究竟身在何處,但無論他是在葉邑又或是在沈邑,都距離孫武所設定的突襲路線不遠。

所以,換句話說,他們十有八九是會碰面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這葉戌本就是吳國人,年輕時隨吳王諸樊大戰巢邑,但最後為孫武所收留,從此之後,葉戌也視孫武為自己的大哥。

但如今,孫武反而成為了吳軍的統帥,而他一個吳國人,卻反而是要效忠於楚國。

不得不說,這還真是造化弄人了!

而他二人如今的這一番兵戎相見,卻又好像就是命中注定一般。

只不過,範蠡並不知道這些,只於一旁言道:

“既然這三處關隘不易攻破,想必長卿兄定是已經想好了破敵之法。”

“畢竟,長卿他用兵也是極為細致,絕不會如此的無緣不顧!”

李然聞言,也頗為贊許的看了一眼範蠡。

“嗯……看來長卿定是已經有了計策,所以,我又何必是在此庸人自擾?且就讓他自己是放手一搏吧!”

於是,李然當即提筆,只字不提領兵之事,而所寫的全部都是對孫武的思念之情。

畢竟他二人相處了二十余載,他們的關系,如師徒,如朋友,如兄弟。分別這些年來,還真是讓李然有些不習慣,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待李然將錦帛封好,交給了副官之後,李然一行,也便就此是離開了吳營。

……

卻說孫武這邊。

當他收到李然想讓他率師經略魯國之後,孫武自然是沒有立刻拒絕。

只不過,在他準備向吳王闔閭稟告之時,卻又陡然突發奇想,當即找到了伍員,並將自己準備奇襲楚國的想法給說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