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影子跌倒,南海吃飽

“很高興來到羊城,我是黃白遊,在電影裏飾演江譽镠。”

黃白遊一開口,巨幕廳的喊聲,感覺要把房頂掀開了,甚是誇張。

主持人控制氣氛有幾分鐘,才能繼續介紹。

“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我,我是於墨。”

“各位好,我是張督,這劇情裏演文章有價的唐滌生。”

“我是威叔,飾演薛五爺,同時我也是一名粵劇演員。”

……

主創團隊上台亮相,因為粵省對粵劇的接受度更高,所以羊城的路演是主創到的最齊的一次,連現場主持人都是粵省衛視的主持。

而按照道理來說,是導演最先開口介紹,但於墨死活要讓電影功勞最大的黃白遊先介紹。

不少記者和媒體注意到了這先後順序,紛紛稱奇,想起了魏洺口中的“能邀請黃白遊來主演《隱形守護者》是我的幸運”,貌似於墨也這般看。

路演不比,首映禮或是發布會,來賓提幾個問題,有時間簽個名,沒時間就可以直接閃人。

“我有問題,我有個問題想要問十三哥!”郎到失聯發揚了自己臉皮厚的精神,讓主持人注意到他。

鄰座的韋老和賀老爺子都伸長脖子,想看得更清楚些。

“柯南柏林先生說過為了拍戲學過京劇,那麽十三哥你粵曲功底是不是和劇組的威叔學的?”郎到失聯站起身提問。

“不不不。”威叔率先開口,“這個問題請讓我先說。”

“我本來也有教授心思,教一教,這樣可以讓電影更真實。”威叔說道,“可是黃老師進劇組就會粵曲,甚至我感覺他是個年輕票友,對粵曲太熟悉。”

威叔道:“所以我可以準確的回答你,我們十三哥肯定會粵劇,但不是和我學的,具體師承,十三哥解惑吧。”

“威叔叫我十三哥,我都不敢答應了。”黃白遊道,“我的習慣是進劇組前就背劇本、人物分析等基礎的準備工作做好。”

“我的粵劇老師是脫聰,脫老師是粵劇薛派傳人。”黃白遊說道,“我跟著學了一個多月,學習了一點皮毛。”

“原來是他。”威叔點頭。

聞言,郎到失聯給身旁的韋老豎起一個大拇指,判斷正確,果真有底子在身上。

“《蝴蝶君》是大投資,也是名導的作品,所以為了演戲學習一兩個月的京劇和戲劇。”郎到失聯兩連問,“但《南海十三郎》是小成本,然後陣容……於導我沒其他意思,只是相比蝴蝶君,陣容稍顯不足。”

“我明白。”於墨很大度地擺手,內心記住了這貨的名字,下次搞活動必不可能請他。

“那麽十三哥你當時就很看好這部電影嗎?”朗到失聯想問的是後一句,“光從劇本來說,是否好過《影子》,才讓十三哥這麽努力。”

“這個問題我可能不會給你直接答案,因為在我這裏,它是兩方面的問題。”

黃白遊說道:“無論投資和陣容,我都會用十二分努力對待角色,因為每個角色都值得全力對待。”

“所以宋麗玲和江譽镠,從觀影者的角度有高低之分,但從演員的角度是平等的。”

算是回答了自媒體人郎到失聯的問題,至於關於《影子》,黃白遊和覃醒的觀點相同,快贏了。

而勝利者從來不談論失敗者。

“這個年輕演員很優秀啊。”韋老說道。

賀老爺子點頭,“是很優秀。”

……

每次路演,都為電影帶來一波“自來水”。

有看哭了的自媒體發言,[電影是喜劇,一點也不沉重,我是笑著看完的],有幾萬人點贊,互聯網還是好人多。

也有自媒體郎到失聯講述演員的故事,[敬業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好像是個演員都可以宣傳自己敬業。

遲昌為了角色一個月瘦三四十斤,敬業嗎?我認為敬業還是要從作品呈現的質量來判斷是有效敬業還是無效敬業。

無效敬業我不舉例子,但有效敬業就是黃白遊,開拍前學習粵劇,劇中一唱一和,引得現場粵劇票友高聲贊嘆精彩,舍他其誰?]

郎到失聯的無效敬業在影射誰,基本都能看出來。

“上映首周,《南海十三郎》實時票房破11億,十五億大關近在咫尺。”——青年報

“12月28日,裴文落敗之日!”——1905電影網

“《南海十三郎》《影子》雙雙破十億,為什麽口碑差距這麽大?”——鈦新聞

等等,類似的報道逐漸變多。

雖說都不是什麽大媒體,但也是可以預見,伴隨著時間的發酵,就是裴文的影響力也封不住口了。

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高樓塌。

工作室的大總管老塗,不停地接電話掛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