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廷推

政治鬥爭,其實不該像現在這樣安靜的,這多少有些奇怪。

李廣深受皇帝信任,這麽多年下來,沒有幾個黨羽?

所謂樹倒猢猻散,李廣一倒,和他過從甚密的人自然也落不得好。

所以朱厚照本來在等,沒想到最終等到一個賬本的消息。

可以想見,接下來必是一場大的風波。

因為總有一些官員不是李廣的人,他才不管你那一套。無論是肅清朝綱亦或是沽名釣譽,風聞言事的言官們總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到了乾清宮的門口,發現裏面傳來臣子們的聲音,看來今日來的不是時候。

一個小宦官看是太子也不敢怠慢,捏著手低著腦袋迎了過來。

“這個時辰了,父皇還在和朝臣商議國事?”

小宦官答道:“回殿下,大約是有要緊的事,皇爺延長了廷推的時間。奴婢這就去稟告。”

“不用。國事要緊,不要說本宮來了。”朱厚照擡手阻止了他。

史書記載,李廣死後,激得皇帝更加勤政。

大概是看到賬本,醒悟了,知道先前用這個家夥是多麽荒唐。

說句實在話,弘治朝問題還是很多的,但是皇帝脾氣特別好,所以文官給他的評價非常的高。

也就是眾正盈朝,自然得,便會多出名臣。

卻說這乾清宮裏,忽然出來個較老的宦官,見了太子自然行禮,“殿下,皇爺有旨,若是殿下來了,就請進殿。”

“父皇知道我要來?”

老公公偏身鞠躬,“往日裏,殿下也經常這個時候來的。”

喔,對,倒是忽略了。

既然如此,

朱厚照就進去了。

廷推是如何,他也去見識見識。

所謂廷推,就是重大人事的升補任用,由朝中重要的大臣共同商議決定。

人員包括六部尚書,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的長官等。

基本上就是一屋子老頭兒。

雖然每個人性格不同,但後世人的感覺上就是一幫老學究。

這其中有兵部尚書馬文升、戶部尚書周經、吏部尚書屠滽等,

他們當中,說不得就有人給李廣送過銀子。

李廣的死倒也給皇太子攢了不少人氣,現如今大明朝最重要的一屋子官員也都對他觀感不錯。

“照兒,你到朕邊上來。”

“是。”

皇帝一身明黃色的龍袍,手掌攥著個有些發皺的奏本,看得出來捏了幾天了。

朱厚照現在和當初王鏊剛和他稟報李廣的事情時一樣的態度,入腦入心不出口。

“韃靼小王子屢次擾邊,西北三邊(延綏、甘肅、寧夏)半年來發了多少的奏本?朝廷廷推了幾次,就真的連個三邊總制官都推不出來了嗎?”弘治皇帝悠悠的發問,聽得出來多少有些煩躁。

大臣們心想,不是我們不推舉,是推了四五個,您老都不同意。

朱厚照往下聽,慢慢的就了解了事情的起因,

這事兒說起來,是弘治十年,韃靼小王子先是侵犯潮河川,隨後縱兵犯大同,朝廷也有官兵迎擊,只不過效果都不好,或者幹脆的說吃了敗仗,因而京師震動。

所以有人提議恢復三邊總制官,避免三地有警不相援的尷尬情況。

更深的背景是明弘治時的邊防形勢較為緊張,

一則是開中法作用不再,邊疆地區日益缺糧。

二是北方韃靼小王子(達延汗)少年繼位,勵精圖治,先是向西驅逐了瓦剌,然後開始了對東蒙古的戰爭,他能征善戰,能力不凡,聚攏了很強的軍事力量,在朱棣死後八十年,北方草原又長出了一頭雄壯的餓狼。

至於那個大名鼎鼎的楊一清,

朱厚照想著……他大概還在陜西當按察副使,也就是電視劇裏常說的‘臬台大人’,還是個副的,管的是一省的刑名。

現在,

在乾清宮會被提及的名字,叫王越。

如果了解明史的人,會知道,此人是明中期時的名將,頗有能力!

成化年間立了不少軍功。

有明一代,攏共有三位文人封爵的,王驥、王越、王陽明。

這事兒非常不簡單,所以王越不是無名之輩,王陽明都以他為偶像。

可惜就是這性格,不是很好。比如他會覺得自己功勞大、賞賜淺,而且表現出來,叫自負豪傑、性故豪縱。

還有他曾經和成化年間的大太監汪直關系比較好,他自己還是個進士出身,這就非常不受文人待見了,在朝中的聲譽也不大好。

成化十九年,汪直倒台,王越也跟著倒了,還把自己軍功掙來的威寧伯的爵位給弄丟了。

到弘治時,李廣成了皇帝跟前兒的紅人,權勢如日中天,李公公想要在外朝找些外援,王越想要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