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人心險惡

按理說,這當皇帝的人,要定誰當個官那還不容易?

這事兒得兩說,如果只是硬把他按在那個位置上,這事兒容易,

憲宗皇帝開了傳奉官的先例……就是不管吏部那一套,直接由聖旨簡拔任命官員……

到了弘治皇帝這裏,一樣可以安排個人,能有什麽問題?

是沒問題。

誰還能把他給擼下來,或者殺了不成?

當然不會。

然而當領導,或者說當皇帝,一定要記得,你的目的是什麽。

譬如說,弘治皇帝現在有意在邊關形勢緊張的關頭起用王越這樣的名將,那麽,他目的是什麽?

不是為了給王越一個官兒,不是為了和文官鬧別扭,

是為了讓他當這個官,解決朝廷的問題。

所以朝廷……或者說皇上就要為他創造可以解決問題的局面。

不能送他過去,讓他面對千難萬險,所有人都反對他,打個仗要過九九八十一關,那就是把嶽飛派過去,也要把人家難死。哪怕真要這樣,也不能在邊關戰事上玩這一套,否則不是坑自己嗎?

現如今朝中清流不支持王越起復,甚至還想著治他的罪,

這個時候就是擬了聖旨讓他去當這個三邊總制官,又有什麽用?

他去了之後,在京的官員不支持他,地方大員大多也有京裏的背景同樣不支持他。

他王越還能是神仙不成?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班子要團結!

以前李廣活著還好,畢竟有那一派的自己人幫襯,現在李廣死了,人人避之不及,誰會真正的支持他?

這,才是為難之處。

如果強行派去,最後打了敗仗,最大的責任就是你皇帝!這就叫領導無方!

……

……

廷推在沒有結果的氛圍中無奈結束,

皇太子留了下來,看著皇帝搖頭苦嘆,毫無辦法。

朱厚照也沒有說話,他也需要時間來梳理一下情況。

“……當初,也是他們說著什麽為國滅賊,為江山社稷除掉奸臣!一個一個都來逼著朕殺了李廣!現在朝中暗流湧動,同樣的一群人卻又都站在幹岸上明哲保身!沒有誰願意為了國家為了朕說上一句話,便是推薦王越的也是和李廣有著聯系,想著在朝中‘獨木難支’!朕有時候都在想,這個朝廷究竟誰做主?”弘治皇帝現在想起來這一茬,心裏也是非常的郁悶,自顧自的說起怨氣的話。

朱厚照跪坐在皇帝的禦榻上,手裏則一頁一頁翻著奏疏,面容算是沉靜。

其實在朱厚照看來,皇帝的話有些天真,

這群人明哲保身和殺不殺李廣有什麽關系。李廣是國家之患,殺了當然比不殺的好。

至於說帶來的問題,再把它鏟平了就是了。

而且晚一天殺,早一天殺,它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能說國家安穩的時候再殺,

哪一天能安穩?

什麽時候這紫禁城下面的水流得能不激烈?

當然,說起來這些文官也不好,他朱厚照又沒有天天看奏疏,他哪裏知道國家現在是這樣的形勢?但是文官們不同,他們是知道的。

或許,殺了李廣在他們看來更為重要,畢竟機會難得,畢竟這裏是中樞,比邊關更為重要。

邊關的形勢到底還是在邊關,燒不到京城。

又或許,人們也覺得沒了王越,一樣可以派其他人過去。

難道沒了王屠夫,就要吃帶毛豬?

說不得還有一幫人想毛遂自薦,覺得自己只要有機會,一樣可以殺敵立功。

不過,現在去責怪這些也沒有了意義。

朝中局勢本來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刑科給事中,張朝用。”朱厚照看到了這份奏疏的署名,默默記在了心裏。

“照兒。”皇帝叫了他。

“兒臣在。”

弘治皇帝走過來拉住他的手,“皇兒往後要記住,這天下事,臣子們說對的,不一定對,說錯的,也不一定錯。”

“那什麽時候才是對?”

皇帝想了想,“你說對管用的時候,才是對。”

朱厚照微不可查的笑了笑,皇帝這是真的給氣到了。

“父皇,兒臣想問父皇一句話。”

弘治皇帝對兒子還是不再擺那麽多的臉色了,略做調整之後講,“你說。”

“父皇為何不願意用大臣們推薦的那些人?”

皇帝也不瞞他,“他們遠不如王越。王越在西北多年,久歷戰事,要麽不動,動有成算。韃靼小王子必得這樣的人才能應對。”

“既然有這樣的人,為何以往不讓他鎮守邊疆,要等到這個時候才起用?”

皇帝沒想到皇太子忽然這樣質問了他一下,

一時語滯倒也沒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最後只得糊著說:“王越此人,雖有大才,但德行欠佳,以往……以往也是不願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