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兒子難當

蕭敬是皇帝身邊的老人,有些道理,朱厚照不好說,就要讓他去說。

太監和文官不一樣,太監是最好不要得罪東宮的,因為他是家奴,不是臣子。老皇上不在了,新皇上一旦要殺他,理由臨時想都可以。

所以劉瑾去傳了話,蕭敬自然是會抽空過來。

就是來的晚了些,畢竟是要在皇帝身邊伺候的。

來的時候,朱厚照在挑燈夜讀。

“奴婢蕭敬,參見太子殿下。”

“起來吧。”太子放了書,在軟塌上坐下,也招了招手,讓蕭敬離得近些。

“不知殿下,召奴婢前來有何吩咐?”

“有一件事要拜托蕭公公。”

“殿下言重,只管吩咐奴婢就是。”

“岐王、雍王之事。我有幾句,要代你之口和父皇說。”

蕭敬頭低了些,心中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

……

到第二日,弘治皇帝便忍不住了。

“殿下,乾清宮來了旨意,皇爺喚殿下過去。”

午後時分,朱厚照正在騎射時,聽到有宦官過來傳旨。這種傳旨,次數並不多。

應該就是岐王、雍王奏乞土地之事。

這事出在三月初三東宮出閣講學一辦完之後,

便是內閣忽然上疏,懇請皇帝駁回岐王、雍王兩個藩王奏請土地的折子。

這岐王叫朱祐棆,不提成化皇帝夭折的孩子,以弘治皇帝最大論,那這岐王就是排行老三,現年21歲,就藩德安。

他奏乞的理由叫‘莊田有不堪耕種者’,就是說他原來所擁有的土地上的那些農民,有的已經種不了田了,那自然導致收成下降,所以請皇上再賞賜一點。

雍王叫朱祐枟,排行老六,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就說先前賞賜的土地乃牧馬草場地,今已辭歸於官,請給以衡州等處空地二百二十余頃。實際上,有可能就是覺得先前土地不肥,想換個好的。

弘治是很重視親情的皇帝,類似這種賞賜在弘治年間非常的多,是非常的多!

以至於到了影響國家財政的地步。

這也是他在歷史評價裏的汙點之一。

這一點朱厚照來自後世也是知道的,但眼下真實的碰到這個問題還是頭一次。

老實說,他可沒有那麽博愛,這些土地上有的都有百姓的,全都劃歸王府,全天下那麽多王府,朝廷以後怎麽辦?

但弘治皇帝尚不這麽認為,那些王爺都是他的兄弟,朱家的子孫,總不能在生活上受了委屈吧?

其實不止如此,張皇後娘家那邊也有些‘惡親戚’。

在所有這一類的事情上,朱厚照的態度很鮮明,反對。

沒什麽好商量的。

因為這相當於挖他這個太子的根基。

“兒臣,參見父皇!”

“啊,皇兒來了。”弘治皇帝有些著急忙慌,“你快過來,和朕一起想想,這事兒該如何辦?”

一封奏疏塞在他的手上。

弘治皇帝氣鼓鼓的悶著頭,等著兒子把奏疏翻完,說:“照兒,你教父皇一招,這次要怎麽應對這些大臣?最好再像你每次那樣,氣氣他們!”

朱厚照看完後把奏疏攤放在一旁,稍作思考,說道:“父皇可記得當初被排到青州的任知府的楊廷和?”

“有點兒印象,怎麽了?”

“二月時,他曾到東宮拜見過兒臣。說的是他的上司山東按察使齊寬,強占百姓之田的罪行。兒臣已給了他話,叫他必須叮咬這個齊寬,若有事,東宮來擔。想來,再過些日子也該有信來了。”

弘治皇帝也不介意,“他是你的人。你既已交代他,讓他照做即可。這和此事有何幹系?”

“父皇,齊寬之事已令許多百姓無家可歸。土地田畝……不能輕易賞賜啊。”

他是要孝順,但不是事事都順著弘治的意思來。

就像父母愛子女,但不能什麽都依著,那就不叫正常的愛。

有些事,朱厚照他是有立場的,哪怕是弘治這個皇帝都反對,那他也要按照自己所認為的正確的路來走。

反正你也不會叫我不當這個太子,怕什麽?

倒是對弘治來說,有些難以接受,“這……朕本來是叫你過來,商量看看怎麽能叫大臣們同意的。你怎麽……你怎麽還反對?”

“父皇,兒臣從未想過要氣那些大臣。”

這是多麽無聊的想法才會得出這種結論,他每一次的爭鬥那背後都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國家大事,怎麽會和出氣不出氣扯到一起。

“其實,兒臣與先生們接觸以來,發現不少人其實是憂國憂民的,他們能夠發現國家和朝廷的弊端。只不過問題是,他們經常把這些弊端歸結於是我們父子二人,要麽鋪張了,要麽德行不夠了,要麽又錯信了什麽奸臣了。殊不知,臣子之中有太多像齊寬這樣的人,他們一樣在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