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傳我旨意!

昨天是最後一天,過了昨天韓子仁就把所有從知府衙門領的種子給發完了。

現在樂山縣少了很多沿街乞討的無家可歸之人,就是昨兒碰著一個賣身葬母的姑娘,韓子仁這個知縣出錢,把那位病逝的老母親給安葬了。

所謂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姑娘本就無父,又沒了母親,天地之間孑然一身,死了都沒個牽掛她的人。韓知縣雖然是人痞了一點,但心中還是有善良,最後決定讓這個姑娘隨身伺候他。

沈師爺說,地和種子分完,這邊又收了個手腳伶俐的姑娘,堂尊可以舒服一陣了。

但靠天吃飯,哪裏有閑的時候?

韓子仁馬不停蹄又把樂山縣到處跑了一遍,回到縣衙和他們商量,“老百姓靠的是一畝三分田的收成過日子,現在樂山縣的流民是少了許多,大戶也被抓到北京去了,但一場大雨、一次幹旱還是有可能讓百姓顆粒無收。我跑了好幾個村,覺得現在樂山要緊的還是興修水利、暢通溝渠。”

“這……就需要不少銀子了。”

“銀子不怕,反正我臉皮厚,大不了再去求一次楊知府。”

雖說抄了三家,但那錢進不了縣衙的口袋,現在這縣衙還是沒錢啊。

韓子仁想到就做,屁股一撅又撅到了楊廷和的知府衙門裏,並沒羞沒臊的拍起馬屁,“府尊,下官這是給您述職來了,樂山縣分田、分種子都已經順利完成,現在那地兒雖說還是窮,但百姓安居樂業。下官這……也總算沒給您丟臉。”

他來的路上,天忽然下起雷雨,頭發也濕得很深。

楊廷和讓府裏的人稍微替他整理一下,與此同時說道:“……方伯(布政使別稱)被抓了。”

這說的,就是黃文佑。

韓子仁一愣,他知道現在是動蕩時刻,卻沒想到換人這麽快,臬司衙門這才換了多久啊?

“你來的正好,我們正好可一起去拜見一下。”

“府尊瞧得起下官,下官自是願意與府尊同往。卻不知新任方伯又是哪位?”

“路上說吧。”

黃文佑被下獄後,朱厚照沒有客氣,自然是想著安排自己人,且山東的情況剛有起色,再換個和他思路不對付的人去當楊廷和的上司,這不是惡心自己嗎?

所以新任山東布政使,由詹事府屬官右春坊右諭德王華調任。

右諭德這個職位雖然只是從五品,但明代職級低而地位顯是正常現象,王華還是翰林院日講官呢,這種皇帝身邊的近臣,要麽不出京,一出就是一方大員。

“實庵先生……可是成化十七年辛醜科的狀元公?”韓子仁只是個舉人,說起來這個也是羨慕的。

“不錯。”

楊廷和余光掃了掃他,“方正(韓子仁字),當今太子絕非平庸之主,便是我出任青州知府、實庵先生出任布政使,這都不是常例。因為殿下說過,為民辦實事的官員才叫真正的好官。”

這麽說起來這也是在鼓勵他。

“方正的表現,我已經報給了殿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要做到這八個字,將來……也未嘗不可期盼呐?”

這話說的韓子仁心頭激蕩,熱血難抑。

但轉頭又想到黃文佑,那也是一種結局啊。

“下官謝過府尊!府尊,不知黃文佑所犯何事?”

這個現在也可以說了。

“殿下扣下了韃靼使團的費用,黃文佑上疏,言殿下重蹈當年覆轍,要開大釁於邊,將來必為國招患。”

韓子仁嘴皮子一翻,“迂腐。以往我大明也是以禮相待,可韃靼還不是照樣寇邊?”

楊廷和點點頭,“你倒是能馬上領會殿下之意,不容易。”

“不過話說回來,如此行事的確會給人借口。就為了……銀子?”

“為了整軍。”

韓子仁眼睛一亮,“殿下,奇人也!”

山東的事了得差不多,

當初的專辦官員,戶部尚書周經也啟程回京。

謝遷早就回去了。

此外,詹事府詹事吳寬、吏部左侍郎韓文也都前後抵達京城。

吳老先生離開了京城幾個月,心中始終‘惦記’著東宮太子,他走的時候就知道東宮不知要搞出什麽事情來,

但縱使做好了心裏準備,真到京城時還是嚇了一大跳,

張天瑞升了左諭德,把書院辦得風生水起,那個他昔日看好的王鏊天天講學,明裏暗裏的說著聖人之書不足以辦事的道理,

還有一事,令他心臟都要驟停了,便是太子把韃靼人給得罪的死死的!

這是要幹什麽?!

早前他就和王鏊說過,當今太子是智足拒諫,文足飾非的人!將來必有新、怪之法,但他沒想過會來的這麽迅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