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心若荒野,刀槍不入

翌日。

朱厚照在東宮更衣之後,直接玩了一手‘消失術’,旁得地方沒有,他就往乾清宮鉆,到弘治皇帝的身邊躲著。

可以想見,外面是怎樣的滿城嘩然、甚至‘天下大亂’,先前東宮已經兩次鬥贏了壽寧伯和建昌伯,如今出這档子事,太子還在監國,那更加的要找上他了。

可張鶴齡和張延齡再不是個東西,那也是他的舅舅,張皇後的親弟弟。

張皇後怎麽也不會同意為了一個舉人對自家弟弟苛責過甚,不要說一個舉人,就是朝廷重臣,張皇後都無所謂。

而弘治皇帝猛然聽到這個事,也一下整蒙圈兒了,

“那個……那個應天府的解元,還活著嗎?”皇帝皺起眉頭,抄上手,這事兒他也難辦啊!

“兒臣已經叫人昨夜去打聽了。還活著,就是胳膊斷了,還給打了一身的傷。”朱厚照拉上皇帝的手,“父皇,這個唐寅在士子之中有些名氣,如今手斷了……三月初二日的會試他是怎樣也參加不了了。兩位舅舅應也知道捅了大簍子,所以今早就開始閉門,除了讓大夫進去給唐寅和那個徐經整治,到現在一只蒼蠅都沒飛進去。”

那裏的場景還用想麽?

估摸著朝中的大臣都會有參與,肯定是集合起來奔著壽寧伯府就去了。

聲勢還不知道多浩大呢。

不能科舉,這個是要命的事情,是讀書人最為在意的一件事情。

如果一個勛貴可以在京城之中公然幹出這種事而不受任何懲罰,那麽所有的讀書人豈不是都要活在恐懼之中?

便是中了進士的,難道他沒有子孫的嘛?

再延展來說,

如果壽寧伯和建昌伯可以這麽幹,

那麽其他的勛貴是不是也可以這麽幹。

有樣學樣,朝中的大臣,手上有點權力的都可以這麽幹。

這還得了!

我們這些讀書人還能活不?

弘治皇帝一身明黃服飾,此時還在床上沒起來,皺著眉頭用手輕砸了下桌子,“這也怪朕,以往對他們過於寬容放縱,以至於如今闖下這麽大的禍事。”

他又擡頭看了看朱厚照,說:“也為難了你了,估計現在朝中大臣都在家擬寫奏疏,可他們是你的舅舅,你不知道怎麽辦,也只能到朕這裏來了。”

“這事兒,兒臣還當真難辦。現如今也不知道怎麽才好了。”朱厚照也不頭鐵,他的確不好解決。

大明朝是將道德推向了頂峰的王朝,所以黃仁宇先生在《萬歷十五年》一書中總結:中國古代以道德代替法治,至明代以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而道德之中,百善孝為先。

“太子,你可有什麽辦法讓壽寧伯和建昌伯責罰不重?又能平息讀書人的怒火?”弘治皇帝忽然這樣問朱厚照。

說老實話,這話問得朱厚照心頭起火,眼皮子也忍不住一跳。

人們常說明代的文官問題很大,幾乎葬送了國家,可明代的皇帝呢?他們就一個個都是滿心滿意裝著天下百姓的聖人之君嗎?

文臣或許不對,可皇帝就一點沒錯嘛。

嘉靖皇帝是那樣的聰明,卻又是那樣的自私。幾十年的就想著讓百姓怎麽供養他。

弘治皇帝算是其中好一點兒的了。

但他在家務事這方面,處置的太差。

如今碰上這麽嚴重的輿論事件,最先問出口的,竟然是有什麽辦法能讓那兩個混蛋脫罪!

朱厚照略微愣了一下之後,說道:“請父皇恕罪,兒臣也沒有好的辦法。”

“那麽,你有何想法沒有?”

“兒臣……有,但說出來,怕父皇不高興。”

“無妨,你我父子,有何不能言,講。”

“是。兒臣此次若要替壽寧伯和建昌伯脫罪,對我朱家和張家都不是好事。對朱家而言,性質這麽惡劣的打人事件,是光天化日在京城之中將一名舉子重傷,致其不能科舉,天下讀書人何其憤怒?若兩位舅舅如此還能脫罪,那天下哪個讀書人還會心向我朱家父子?”

“對張家而言,如果這次替兩位舅舅擋下這罪責,他們二人豈不是認為他們就是法?我大明朝也再沒有哪條律法能管束住他們,那麽下一次呢?如此下去,終有一天他們會釀成不可救贖的大罪!”

這不是什麽復雜的道理。

哪怕弘治皇帝不是什麽英明君主,也一樣是能夠聽得懂的。

“哎。”皇帝嘆氣之後,又有些惱怒,罵咧咧的道:“這兩個不開眼的東西,盡會給朕添麻煩!不過照兒,咱們是父子,這事兒是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好也好,壞也好,都是咱們父子一並承受。所以有些話,朕也就和你說了。”

“父皇請講。”

“這個唐寅說到底就是一個舉人,哪怕他的名聲很大,但李東陽、程敏政哪個不是少年成名的天才人物,你說朕不懲治壽寧、建昌二伯,就失了天下讀書人的心。可為了一個舉人,朕又能懲治他們到什麽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