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軍學院與伯爺的禍事

弘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太子朱厚照一力要起建的書院,在內堂之中正式開辦了軍學院。

朝中嘀咕的人還是有的,但當初聲音最大的吳寬和程敏政現在一個被貶到偏遠的地方擔任知縣,一個被勒令致仕。

他們都因沖撞了太子,如此重罪,也就是皇帝念著和他們的舊情,所以才沒有殺掉他們。

而除了這兩人,朝中各要員聲量已經不大了,禦史之中也有提出意見的,但像王鏊等人也可以反駁。

說到底,朱厚照占著於國家有利的大義,即便有些言官要說上兩句,也組織不起什麽大的反對行動。

於是在張天瑞的多方籌備之下,軍學院正式開班。

按照朱厚照的要求,所有來此進修的將官,不僅僅要學軍事,還要學政史,學自秦始,我中原王朝的北方邊患,從漢匈之爭,到五胡亂華,再到唐與突厥、宋與契丹直至本朝太祖皇帝、太宗皇帝與前元結下的世仇。

這之後要詳細學習的則是韃靼人的興衰之史,這一點,邊軍之中的將領略有了解,但說到底職位是世襲而來,書讀得都不厲害,而從其他衛所選出來的則更加的不了解了。

古代的信息傳播之慢,是超乎現代人的想象的,而且文盲率很高,基本上識字的就算是人才,讀過兵書的那是有大機緣了,如果能對局勢有個分析,這就叫鳳毛麟角了。

所以武俠小說中,得到一本九陰真經馬上成為高手,也不是沒有道理。

而軍學院開班與其他還有所不同的是,張天瑞這個院長向他們宣布,他邀請到了太子殿下親至。

三十人、屋子不大,也不恢弘,但這是朱厚照武功的起點。

為了從零開始走到這個起點,他想辦法弄錢、在朝堂中通過一件一件事樹立起自己的威望,否則光是今天在這裏能安穩的召見這些人,都是萬難的。

還記得最初那會兒,只是出宮一下馬上就有大臣到皇帝那邊上奏,今天呢?

有的時候也不是太子掌握的權力大小的問題,其中也有威勢這樣的因素在。

當初臣子們不知道,以為那樣做一下,也沒什麽,反正皇帝都不會說什麽的。但現在,誰再跳出來試試,看看有沒有好下場。

朱厚照每日面對一群老學究,也有些膩了,

此刻則不同,像楊尚義、韓子仁、武杭、熊尚武等人都是壯壯的漢子,二十多歲的年紀,最大的一位叫馬一槐,是騰驤左衛的一名百戶。

今年已經三十七了,身材板正,看著肌肉緊實,額頭上有一個斜長的刀疤,大多數時候都是端坐沉默的。

朱厚照知道這個人,是他把張永推薦的那個吳俊川給打了一頓……就是那個擅長使棍子的,

說是打,其實也不是因為矛盾,而是因為張永在軍中提倡尚武的風氣,他本來覺得有吳俊川,從武力上壓住這群丘八應該沒什麽問題,結果裝逼失敗。

為了這事,朱厚照都笑他好久。

而這個馬一槐則進入朱厚照的視線,錦衣衛再去一調查,發現此人背景平常,就是個繼承父親職位的普通人,少年時讀過書,但不是那塊料,後來就是娶妻生子。

但娶了妻之後,便不一樣了。

所謂門當戶對,他家是軍籍,他爹認識的人也是軍籍,就找了個當兵的女兒當媳婦兒,結果這個媳婦兒拳腳功夫特別厲害,人的骨架也是寬而厚,且老丈人還比他爹的職位要大,他能怎麽辦?

鍛煉本領,想法兒自保。

現在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了,整天都是舞槍弄棒的,搞得馬家根本就是個全武行。

朱厚照覺得有意思,至少這‘家學’很好,哪怕馬一槐沒什麽搞頭,但好好培養,說不定他那倆兒子會比較有出息。

今日來的這些武人,大多是中下級將官,武人沒有文人那種‘端著’的勁兒,能見到太子他們都很亢奮。

朱厚照在王越的陪同下來到主位上坐著,

“各位都擡起頭來吧,看看孤。也讓孤看看你們。你們是這大明軍學院首次開辦的進修人員,孤從弘治十一年始,就已經在想著這一天了。張天瑞比孤先看過你們,他說這裏匯集了大明棟梁,叫孤無論如何也要來上一趟。所以孤來了。”

張天瑞膽小,朱厚照總是記著要給他撐場面。

“你們從各地來京師,想必也知道京師之中正在整軍,要將勇武的人編在一起,成為一支精銳之軍。那是兵。這裏……”太子指了指眾人,“這裏是將!”

這樣一講,眾人的神情之中自然更多興奮。

“歷朝歷代,都是開國之時名將如雲,開國百年後少有將帥之才,為什麽?是一到那個關口名將便出來了麽?”朱厚照講話有一種抑揚頓挫之感,不快不慢,有時候還帶著手勢,“不是,是時勢造英雄。所以孤相信,我大明朝開國百年,依然可以有名將湧現的土壤,關鍵在於有沒有這個機會,說得更直白一點兒,有沒有仗打。而這……就要關乎於孤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