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梅可甲的銀子

梅可甲睜開眼的時候還以為自己是在海上,過了一會兒才想起自己已經回到了杭州,回想起來,走的時候萬木逢春,此時已經滿目枯景了,路上一地的落葉,這讓他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大概海上的景象實在是太單調了。

“老爺,我們去哪裏?”

府裏的下人小心伺候,梅可甲平時話很少,也不苟言笑,其實他自己壓力很大,所以實在是開心不起來。

“去找,浙江鎮守太監魏彬。”

梅可甲奉東宮密旨在東南沿海一帶行商,這個地方商業發達,絲綢、茶葉貿易很興盛,因為有官府背景,梅可甲成立梅記後,並不缺貨源,一方面他有張永,另一方面他是正兒八經的拿銀子購買。所以倒也還好。

無非就是拿貨之後,其他的一些商人沒了貨源,大抵是要開罪他梅可甲。不過‘公公’這個背景讓人忌憚很深。

人們當然不會想到,他是皇上或太子的人,只會覺得是某個公公在支使著這些商人。

其實終明一代,許多文臣偏向於禁海,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宦官貪財,所以眼見海貿有利可圖,大多會插手進來。

市舶司的太監、蘇州的織造太監,這些都是很肥的主。

文人要把大船毀掉,目的就是要掐斷宦官的財源,所以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政鬥。

海上貿易在這個年代確實很賺錢,只要有本錢,買幾艘船,載點貨,不要死在海上,基本上就可以把貨物賣出去,因為明朝的茶葉、絲綢非常受歡迎。

對於那些西方航海家也是一樣,只要過來,帶上東西,回去再載一船貨,那就是大賣。

一般來說,十倍以上的利潤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才有很多亡命之徒趨之若鶩。

明朝在此時也有一定程度的白銀危機,但在日本等地,白銀還是有些泛濫的,銀價也一直起不來。

後來,也正是因為長年累月的白銀流入,給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創造了條件,至明末時,大明的銀價都開始跌了。

梅可甲初次出海,手筆不是很大,只備了十多萬兩的貨物,但獲利令他驚訝,

出去走上這麽一回他才知道,為何太子殿下要提前好幾年謀劃,

如此巨大的利潤,必定供養了一大批財力雄厚的商人,氏族商人再供養子弟讀書科舉,想來在朝廷裏也是有力量的。

就像唐伯虎的那個朋友徐經,

就是富家商戶出身,唐伯虎被打了一頓,沒能科舉,徐經胳膊可沒斷,就是沒考上罷了,下一次說不得還得努力。

而之所以今天要去鎮守太監的府上,

乃是因為這是個新任的鎮守太監,出自東宮。

魏彬,後來的八虎之一。

朱厚照專門把這個人放在這裏,就是為了梅可甲。

在梅可甲看來,既然是新上任,他又是東宮的人,怎樣也要去拜個碼頭。

魏彬一聽拜門的是他,那叫一個驚喜萬分,

“……咱家來浙江都四個多月了,整日裏就是等你,你可總算是出現了!”

梅可甲是商人,商人不能穿綢緞,只有灰色的布衣,這件衣服始終提醒著他,身份之別,哪怕魏彬待他如上賓,那也極為守禮節,彎著腰拱手,“叫公公憂心了,主要是海上的時間說不好。”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你可知殿下現在已經監國了,朝廷於許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當差的怕給殿下惦記上。咱家就給惦記上了,雖說杭州的景兒是美,但我身上擔著大事,這大事就你梅可甲的梅記。”

“可不是咱家和你邀功,你不在的日子,不是咱家幫你護著這梅記,你回來時候還能一切安安靜靜的嘛?”

“公公這話不對。”

“我不對?”

“梅記雖取自我的姓,不過那是為了掩人耳目。公公不是幫我護著梅記,是幫殿下護著梅記。”

魏彬先是一怔,隨後嘿嘿笑了起來,指著梅可甲說:“怪不得殿下選了你,果然聰明,識大體。”

梅可甲再行禮,表示謙虛。

“這次出海獲利如何?咱們把賬算算,也好給殿下稟報。”

梅可甲說:“初次出海,有些不熟悉的地方,在下已經點了,大約六十萬兩白銀。公公在杭州看護梅記也很是辛苦,這賬不如就這樣分,三十萬兩起解押送京城,歸於殿下。公公意思一下,十萬兩買點茶喝。剩下的留給我作為再次出海的本錢。”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行禮端莊,語速緩緩。

魏彬聽得卻是眼睛發亮,銀子他是見過,但是像梅可甲這麽大方,倒也少見。

“公公……有沒有意見?”

“沒有,沒有。一切都聽你梅可甲安排!”

“謝公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