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揭醜!

牟斌聽完之後有些發蒙,這命令他是聞所未聞。

“殿下,這事兒確實不難……不過京城裏衙門眾多,若是同時封掉。臣恐人手不夠。”

“那就召張永,讓他帶些人去,一定要做到我說的,不準任何人進,不準任何人出!”

牟斌無奈,領了旨意退出去了。

其實他們這些人不知道的是正兒八經的歷史上……正德年間得勢的大太監劉瑾就幹過這種事,他規定官員寅時(淩晨3點到5點)上班,酉時(晚上5點到7點)下班。

歷史上劉瑾其實才像我們平常人,就是他又做好事,又做壞事。他曾經有過念頭,就是得了權力之後要把國家變好,比如說他清查過軍屯,但他手段比較粗暴、自己貪腐,人也不夠聰明,還被人利用,最後被冠以謀反的罪名。

也許我們讀的歷史都是片面的,一個時代那麽多人留下記錄的就那麽幾個,或是光輝的刺眼,或是肮臟的惡心。但大部分人在歷史上是不留姓名的,他們就和咱們這些普通人一樣,上班拿錢把日子過下去。領導管的嚴格了,那就老實點,領導管得寬松了那就隨大溜搞搞‘吃喝拿’那一套。

沒有那麽多極致的壞人,也沒有那麽純粹的好人,但是現在的政治正確就弄得很偏激,仿佛要打造一個籠子把皇帝裝進去。

所以朱厚照要抓住這次機會,他要的不是大明官員的命,他要的是他們的名。

李東陽給太子嚴厲喝退之後也不好說什麽,反正內閣的人都是在的。倒是韓文有些不自在,想了想他還是主動請罪說:“殿下,戶部今日亦有未曾當值的官員……”

朱厚照擡擡手,“本宮今日不辦人,大司徒不要擔心,戶部的官員本宮一個都不會動……本宮這個太子不敢說頭懸梁錐刺股,但臨朝理政也算得上勤吧?你們當中也有給本宮上過疏的,說勵精圖治、勤勉政事,百官都會深感其德。今天咱們就瞧瞧,百官有沒有感這份德。至於說丟不丟朝廷的臉,嘿,這事簡單。誰讓朝廷丟臉,本宮就讓他丟臉!”

卻說另外的牟斌那邊也不敢大意,回去後就將所有還在京的人都散出去,今天這事兒吧,簡單是簡單,就是太容易鬧笑話。

但是太子要這麽幹,誰有辦法?都已經弘治十七年了,誰不知道太子的脾氣,一旦動起了真格兒,誰也別在這個時候惱他。

所以說,鬧就鬧吧。

不多久,一路幾十人的錦衣衛開始出現在各衙門前,最開始看到錦衣衛的官員嚇得臉色都發白:又是犯了什麽事兒?把這群殺神給招到這些地方來!

“奉太子旨意,即刻起封刑部衙門,任何人不準進出!”

閔珪得手下人慌忙來報,“大司寇!不好了,錦衣衛來了!”

“錦衣衛?”閔珪放下筆從書案後出來,他伸頭望了望外面的動靜,“知道是誰犯事兒嗎?”

“不清楚哇,就是要封衙門!”

“封衙門?”閔珪來了脾氣,“刑部的衙門也是他們說封就封的?走,隨我去外面瞧瞧。”

說起來他也是脾氣暴躁的人。

看到真有一隊錦衣衛在衙門前擺下了陣勢,閔珪逮著領頭的千戶就叱罵:“刑部是朝廷六部之一,本官是朝廷二品大員,無緣無故的,你說封就封,難道不怕本官到太子和陛下面前參你一本?!”

閔珪的官位確實不低。

這位錦衣衛的千戶也只低頭,“大司寇莫要動怒。卑職來此封衙正是尊了殿下的旨意,若是有什麽疑惑,大司寇可在一會兒解封之後入宮向殿下證實。”

奉殿下的旨?

“殿下怎麽會下這番旨意?”

這話反問的很是不得體,千戶大人心中其實不屑,表面尊敬的說:“大司寇雖貴為朝廷二品大員,可這種話還是不要說為好。叫有心人聽了去,捅到殿下的耳朵裏,大司寇也落不了好。”

閔珪被將了一軍,伸手怒指,“本官這就回去寫參本!”

這位錦衣衛千戶也管不了那麽多了,對著身後人講,“眼睛瞪大一點,這是殿下的旨意,放跑了一個人,咱們都吃不了兜著走!”

似這番場景很快就讓京中各衙門亂了套了。

主要確實想不到皇太子會下這樣的旨意。

不過這也是下面的錦衣衛囂張慣了,像牟斌親自去的吏部則好些,他和王鏊解釋了一番:“殿下今日只為點卯,不為抓人,老天官不要驚心,只要人員不要進出,其他一切正常就好。就是得將今日無故不當值的官員名單報來。”

王鏊雖然搞不明白這是要幹啥,不過這麽些年他跟在太子身後也習慣了,太子……就沒幹過幾件尋常事。

而與此同時,在一處勾欄之所,一個留著八字胡的官員被家裏的來的小廝給晃醒,“老爺,大不好了!京裏現在全亂了,說錦衣衛全體出動到處在查封衙門!小的打聽了一下,是太子殿下在點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