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扣屎盆子

月余時間的趕路,王守仁終於在三月中旬抵達京師,按照規定流程去吏部報了名之後,他便想到了在京師裏的一位老師,

不過站在王鏊的府前思量許久,王守仁決定還是不要進去了。

雖說這有些沒顧上守溪先生對他的一番恩情,不過他要拜訪的這人擔任的是吏部尚書,還兼有帝師之名,深得皇帝信任。此時上門拜訪,總歸是有跑官、求官之嫌。

七年龍場,他已不是當初的王守仁。

不過他不去招惹王鏊,宮裏的公公卻來招惹他。

皇帝算著他進京的日子,就是要召見他。

名義都想好了,還是他的父親王華。

“還未請教公公名諱。”王守仁彬彬有禮,並不因為對方是個閹人就刻意疏離。

“王主事不必多禮,咱家姓尤。”

“尤公公好。”

尤址較當初在山東的時候清瘦了許多,他其實沒劉瑾年紀那麽大,也就剛四十。

王守仁進宮的路上總是覺得忐忑,他才到京師,剛辦完事,宮裏的人就來了,豈不是說明有人在盯著他嘛?

可他一個小小的兵部主事,有什麽好盯的。哪怕是他爹,此時也已經在南京領一閑職了。

“尤公公。”

走在身旁的尤址微微低頭。

“下官初入京城,有不明之處想和尤公公請教。”

“王主事到了宮裏,自然就什麽都清楚了。”

王守仁心裏微微驚訝,宮中的人倒是聰明,竟然知道他要問什麽,看來不能小瞧了這些人。

乾清宮,西暖閣。

朱厚照正站在禦案旁翻奏疏,

門口處,尤址領著王守仁進來,並向他示意背對著他們的那人正是聖上。

“臣,兵部主事王守仁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到這個名字,朱厚照神情一頓,手中的動作也停滯下來,隨後緩緩轉身,他從上到下的打量這個跪在西暖閣的壯年人。

清瘦、平淡,似乎平平無奇。

而與幾年前相比,則多了些沉穩。

朱厚照有很多問題要問他,可君臣有別,一個小小的兵部主事被皇帝過分關注,先不說非議如何,對王守仁自己都不一定是好事。

“記得弘治十二年時,朕將你貶去貴州龍場,你先去山東見你父親、隨後才赴任,這次召你回京,你先入京城,而未去南京。伯安,你心中可有覺得朕和朝廷有些不近人情?”

“陛下言重了。臣從未如此想過,且家父教誨,即奉王事,當以國事為先、家事為後。至於貴州龍場一任,臣已幡然醒悟,也明白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朕知道,你發現了邊軍將領侵占軍屯之害。既然你說幡然醒悟,那你告訴朕,這事兒還要不要做?”

“要!”

“做得成?”

“做不成。”

“做不成也要?”

王守仁回答的斬釘截鐵,“做不成也要!”

朱厚照微微露出笑意,“……你父親實庵先生,在浙江捅了個大窟窿,為朝廷、為百姓做了好事,可結局卻不好,朕雖是皇帝,但也無能為力,只能調他去南京,你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為了彌補他,朕也只得將你從貴州再要回來。連番趕路對身體不好,你先在京城休整幾個月,等你覺得準備妥當了,遞個奏疏進來,朕允你去南京,父子團聚。”

王守仁直身拱手,“臣請陛下收回成命!家父巡撫浙江,受得是皇恩王命,本就該為朝廷效死。陛下準臣返京,已屬格外之恩,臣父子二人,豈敢奢望更多?”

“金口既開,沒有收回的道理了。你父親是一代忠臣,朕也盼著你能夠為朝廷出力。早年間就聽聞你對邊塞、軍事頗有興趣,你回來的正好,此時朝廷有復套之議,你可回去後仔細參詳,若有所得,如實具奏。”

“臣遵旨。”王守仁這下明白,原來皇帝召見他也是因為父親,“若陛下沒有其他吩咐……”

“不急。”皇帝偏了偏頭,“劉瑾,請王先生。”

“是。”

王鏊也在宮裏,而且在邊上聽了半天了。

“……這個王伯安,入京之後在你的府前躊躇良久,幾年的龍場生涯還是叫他定不了這個決心。多少還是不敢登你這個吏部尚書的門呐。”

王鏊還在西北的時候就對王守仁頗為贊賞,覺得他心懷大義、又靈活多變,寫文章有一套、做事情更有一套。

“七年之後,剛入京城,臣想總該是有些心有余悸的。”

王守仁一看王鏊也在,不禁欣喜,不過這是君前,他也不敢實儀態。

皇帝放下奏疏,“你們兩個,隨朕進來吧。”

這乾清宮有二十多間房屋,幾進幾出的都沒問題。

但這次皇帝就沒讓宦官跟著了,只讓王鏊領著王守仁跟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