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考驗在於地方

朱厚照畢竟是皇帝,阻力再大、反對的人再多,只要他以一種堅決的態度推行,至少這件事不會走不出京師。

但那一耳光也讓朝廷勛貴和重臣大吃一驚。

朱明皇室向來都和勛貴一體,現如今連武定侯都落得這麽個下場,其他人就更不要談了。

皇權面前沒有所謂的真正的反抗力量,尤其到了明清兩朝。你像歷史上的正德皇帝都鬧成那樣了,大臣有什麽辦法?

明朝畸形的政治道德環境,雖然讓很多事情變得僵化,但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維護了皇權,因為人人都要爭那個‘忠’字,再加上前面的朝代教訓太多、權臣、外戚、藩王……這些人但凡有一點異動,那些沽名釣譽的人就拿你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

而且朱厚照本身是握有實權的皇帝。穩住京師,自然問題不大,盡管鬧得非常厲害。

甚至也有死諫之人,山東道禦史、河南道禦史……再加上京裏的科道言官,基本上已經演變到和皇帝開罵的程度。

李東陽和謝遷作為內閣,要有票擬,很多奏疏他們看到了他們心裏都害怕。

但這些奏疏,進了乾清宮幾乎都沒有引起什麽波瀾。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上一道奏疏真要有用,那歷代皇帝都是明君了。

所以其實真正的考驗其實在地方。

武定侯是感覺自己見到了棺材了,所以開始落淚。天下還有很多見不到棺材的人。山高皇帝遠,其實咱們這個民族說好也好,說桀驁、有些人也桀驁著呢。

什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士可殺不可辱……反正這種激勵著人拼命的話很多,而且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總有一款適合你。

更讓事情變得復雜、且朱厚照無論怎樣也無法提前布局的一點,就是公信力。

說的簡單些,開海的確對於一些百姓有利,至少他不用一直在土裏刨食吃,但是朝廷、官府是沒有公信力的。

你說得再漂亮社會上絕大多數人不信,大多數人又是文盲,一年後的好處,不如現在請他吃一頓燒雞。

這是無知的人,

還有些純壞的人,他們在這條走私的鏈條上獲利,普通人大概會怕,他們?

出海,走私,這本就是冒險者和亡命者的天堂。

毛語文在江西查到的鄱陽詹氏就是如此。詹氏已經可以說是士紳,因為其家中有官、也經商。如果不是開海,僅僅抓個詹氏還算問題不大,可事情到此時已經變了性質,其他一樣涉及走私的士紳,在本能的驅使下開始抱團。

錦衣衛在這樣的抓捕中就遇到了困難。

饒州府知府是個叫王升的中年人。盡管錦衣衛明火執仗,他也敢在門前阻攔,一句話。

“拿聖旨來!”

毛語文再怎麽樣,也不能就這樣擅殺知府,所以還真是頭疼。

王升似乎底氣也足,“溝通外國、私販禁物,不過是毛副指揮使張嘴說說。本官要聖旨,毛副指揮使沒有,要證據,毛副指揮使也沒有。就這樣,便想在鄱陽縣抓幾百人?!”

鄱陽有淮王,這些人的底牌也不小。

毛語文難以施行,“王知府,你是朝廷四品官員不錯。但我也是錦衣衛副使,一樣見得到皇上。王知府今日阻撓錦衣衛行動,等到浙江、福建真抓獲了詹氏走私的實據,你也就脫不了幹系了!”

“毛副使還是先管管自身吧,本官這條命不需你操心!”

毛語文氣急但無奈。

有些時候他也不能什麽事都去向上稟告、討要聖旨。說實話大明朝不知道多少官員想討一封聖旨,如果人人都能討到,那國家早就亂了。

江西的情況不大好。

浙江則還行,

主要是這裏有一個梅可甲,寧波市舶司成立以後,梅記首先配合了官府,交資料、取印信似乎也沒出什麽人命。

再有,王瓊這個人不是那種純粹的清流官員,老實說他手腳還是有些不幹凈。事分兩面,這樣一來,其實有些話他說了,杭州城裏的一些富戶反而會信。

“陛下在聖旨裏已經說了,大明朝以後由私貿改為官貿。也就是說朝廷允許大家做海上的生意,只不過得按規矩來,你們呢,不用再擔著被朝廷查辦的幹系,朝廷也從中收取一些商稅。”

“那不就是花錢消災嗎?”

屋子裏的許多商人,都是梅可甲給攢起來的,今日就是官商的見面會。

王瓊端著茶杯抿了一口,“雖說話糙理不糙。但糙話王掌櫃以後還是少講。以前大夥兒做得是掉腦袋的事,現在朝廷把這個律法給改了,皆大歡喜不是?”

“中丞。這件事,咱們幾人都是無所謂的。”這是個稍年輕的商人,三十多歲,只有嘴唇上面留著胡須,“只不過朝廷開設了市舶司以後,做海上生意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樣每個人的利潤就會越來越少。如此,從知縣衙門到知府衙門,再到朝中閣老、尚書的宗族,一層一層都會少拿,這才是其中最難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