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王守仁用兵

從福州府去往泉州府的有一處高山名為高蓋山,不是什麽橫亙大地的超級山脈,但丘陵地區的地形就是小山包一座接一座。

官道實際上就是從這些小山包裏穿過去。

這樣的地形,如果隱匿在山中的土匪有意埋伏,還是很令人頭疼的。

說起來,弘治六年,朝廷之所以在南贛設立巡撫,其實也是因為這一點。福建、江西、廣東,或多或少都有這個問題。

對於現在的福建來說,搞不定藏在山窩裏的土匪就抓不了想抓的人,這些亡命之徒只要收點錢眼裏是沒有王法的。

皇權?這兒可不是北京城,皇帝的一句話還不如一塊金豆子好使。

所以這個匪必須剿。

不然官府在這裏一點兒威懾力沒有,還談什麽推行政策。

尤其是按察使都被襲擊了,如果不把這夥山匪敲了,那福州城裏大大小小的衙門就是在自娛自樂,沒人當你是一回事。

而因王守仁的表現出色,總督王鏊也自然將剿匪事宜也壓在他的肩頭,他也知道自己帶的這個小小的主事,其實藏了一個當將軍的心。

之後,都指揮使於子初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把王守仁請到了自己的大營裏。

現如今,他手裏的衛所兵已經是臨戰的狀態,畢竟盜匪都敢襲擊福建按察使了,膽大妄為到這個程度,誰敢保證就不出什麽事兒?

回去路上,於子初大約多問了幾句。

這才知道王守仁在沒有中進士之前,曾跟隨當年的王襄敏公在賀蘭山下縱馬狂奔,於是心中再不敢有一絲輕視。

得了王越真傳的人,可以說用兵上是行家裏手了!

再有,他們這些粗人,對於進士總是有一些禮敬,覺得他們讀過書,懂得多。

“在西北草原用兵和在東南是完全不同的。”王守仁騎在馬上,分一二三點給他說:“其一,敵人不同。韃靼即便不復大元時的興盛,可怎樣也是數萬軍隊,而且常年作戰,即便是大明官軍亦有不如。所以在西北,朝廷也得組建規模巨大的官軍與之對抗。”

“可福建呢?一個山坳子裏藏個幾百人就是一處山寨,他們哪裏是軍隊,烏合之眾而已,其中大部分也僅為了討口飯吃。”

“所以呢?”於子初問。

“所以咱們不需要成規模、數萬的軍隊。首先不好行軍,其次不便指揮,在這裏帶領三萬大軍倒不如給我三千精兵。”

於子初心說,我就是看得起你麽,你也不能敞開了在我面前吹牛逼。

你三千人搞定了,我帶著三萬人還沒啥功勞,這叫什麽?

所以他馬上就露出了懷疑的神色。

但王守仁只是笑,“於指揮使你信我,挑出三千精兵,高蓋山的那夥山匪,我們轉瞬間就可將其消滅。不過是真的三千精兵,最好能讓下官親自挑選、親自整編。”

於子初略微有些不樂意,不過他想到了王鏊。浙閩總督非常信任這個小子,他這裏不願意其實也沒用,兩個人爭起來,王守仁到王鏊面前一句話,還是想怎麽樣就怎麽樣。

既然如此,於子初也就沒必要去得罪這個人。

要三千,那就三千,出了什麽事反正不要找到自己就行了。

“好!那我們回去之後便挑三千精兵!不過……不過剩余的人用來幹什麽?”

“令其守城即可。”

這個時候守城是沒什麽危險的,山裏的盜匪難道還敢來攻打福州城不成?即便真的來打,這麽一幫泥腿子連城墻都摸不到。

所以這個沒問題,於子初也覺得有道理。

王守仁其實頗有些興奮,還小的時候他就對兵事感興趣,這麽多年了,終於可以在這裏練練手。當年他曾經和他老爹說過:給我五萬兵馬,我能蕩平草原!

迎接他的就是王華的一頓訓斥,不考科舉,成天做這些美夢。

現在麽,雖然還不是幾萬的軍隊,但三千……也可以過把癮了。

在王守仁看來,剿匪必須要小股精兵。

因為山路不便,就那麽一條窄窄的路,最多走兩個人,三萬、五萬有啥區別?反倒是自然條件艱苦,所以需要精壯的、意志力強大的兵卒,這些人才能夠翻山越嶺頑強作戰。

再有,這個山頭和那個山頭之間相互有聯系。用兵之時,切斷敵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基本常識。山匪的戰鬥力弱,但是一旦他們相互配合,且又熟悉地形,這就比較麻煩,最好是可以各個擊破。

所以三千官兵還要再分,面對韃靼分兵是危險的,但在這裏,五百精銳就能夠將一處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可這樣一來,又需要非常高效的指揮。所以其實人少是一種優勢。人多成了劣勢。

兵無常勢、水無常勢。用兵沒有什麽所謂的大忌,如果有那就是腦子僵化、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