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開海之事最讓朱厚照高興的其實也還不是又壓服了什麽什麽人,而是在福建大放異彩的王守仁。其他的官員立功,吏部都按照已有的制度給予封賞。就是這王守仁是個例外,他在福建的所作所為,豐熙已經詳細奏報。朱厚照準備親自給他升官。

先前他去福建,是以參政的身份,朝廷沒有將他的品級固定,而原先的兵部主事,那是各部司官(即郎中、員外郎、主事)中最低一級,秩正六品。

換句話說,他就是正六品。

現在來看,升官是一定的,但是升到哪裏,朱厚照還真是有些糾結。

一方面,歷史上的王守仁在任廬陵知縣時頗有作為,但是其軍事才能又非常出眾,說穿了,就是人家真正的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所以朱厚照既想讓他署理一地民生,又想讓他到楊一清的身邊參與復套事宜。

其實本來也不難選擇,只不過楊一清也一樣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西北又有周尚文、楊尚義等值得信任的大將,何必再多一人?

如果王守仁能夠去治理地方,那也是一方百姓的福氣。說到底,復套也不是為了復套才復套,根本還是為了百姓。

這事一時之間難決,後來因為要過春節,許多政務都耽擱了下來,王守仁升官的事也就在朱厚照的心裏種了下來,一直沒有完全的放下。

春節期間繁瑣、無聊的祭祀活動自不必提,皇帝還沒有正兒八經的後宮,也就是陪著張太後看了幾場戲,大約如此。

不過過了正月十五以後,開始有官員給皇帝上疏,請求盡快於民間挑選和冊封皇後。

因為皇帝已經十六歲了。

按照大明祖制,這個年紀是要成婚了。

去年大臣不提,是因為畢竟老皇上駕崩了。可現在年號也正式改為正德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起來。

沒有子嗣,皇權就沒有辦法傳承,這是關乎江山社稷的絕大事件。

甚至於張太後也幾次提到。

朱厚照作為後來人,體會不到古人對於‘皇家子嗣’問題的看重,所以就有些忽視,以至於左副都禦史章懋還在乾清宮和眾臣面君的時候直接提出這個問題。

說‘今天下民康物阜,陛下春秋鼎盛,何以要致坤寧宮久曠?臣聽聞,陛下晝夜未分,勤以治國,至今不近女色。豈不知子嗣繁多亦是昌盛之象?’

朱厚照給他問得一蒙,那話裏頭好像是說自己對女人不感冒一樣。

考慮到與這些大臣在太多的問題上會有矛盾,似這種事,朱厚照還是盡量隨了他們的意,反正皇後總歸是要娶的。

所以他無奈般的笑了笑,“朕到這裏還要給你們催婚。行吧,這事由禮部並欽天監一並處理,人選、日期都勘定好之後,具折陳奏即可。這樣,章先生可滿意了?”

皇帝答應,章懋也就沒二話了。老頭兒撅著屁股退到一邊。

朱厚照還開了一句玩笑,說:“溫柔鄉、英雄冢,朕以後要是從此君王不早朝,你們不要找朕,找章先生。”

諸臣輕輕笑了起來。

倒是章懋急了,“臣奏子嗣事宜,想得是大明江山。若是陛下留戀溫柔鄉,臣還會再奏。”

“想得美,朕不給你這個機會。”

這話是繞了些,內閣、軍機處和各部主官想了一下才明白佯怒說這話是何意。

韓文拱手說:“陛下勤勉治國,可比上古賢君,便是一個唐玄宗也必不如我皇!”

“玩笑話就說到這裏吧。言歸正傳。”朱厚照站了起來,“去年春節時,朕與內閣就提過所謂三年規劃以及每年度施政目標之事。如今又到一年年初,去年一年的施政要有總結,正德元年的政務也要展開。所以今日才叫了這麽多人聚於乾清宮。”

“朕拋磚引玉,隨後你們詳說。其一,今年三月,春暖花開時,要開個大朝會。首先便是去年的許多成果應當出得來了,比如吏部裁撤了多少冗官,戶部收到了多少錢糧,又將這些錢糧花在了何處。其二,便是今年,今年復套要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早先已經說過,復套之關鍵乃是騎兵,楊一清和朕說給他五萬鐵騎,他就可以確保成功復套,朕……沒有答應他。”

眾臣一聽,心裏舒了一口氣。

因為那邊五萬,加上大同周尚文的兩萬。

這樣的騎兵規模,大約也就漢唐盛世和隋煬帝能滿足他。隋煬帝征高句麗是全國動員,不過那樣使用國力……現如今的大明形勢還不至於。

當然,如果你非要拉一匹破馬配上一個士卒這樣合起來也叫騎兵,那就當做沒說。

旁的不說,就是口糧就很嚇人。取平均數來算,普通士兵一天的口糧大約要三斤,再少不能少於兩斤,精壯的戰馬要吃幹草和精料,每天大約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