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封建

隨著各地督撫和三司官員陸續進京,皇帝每日時間安排的越發緊湊,說起來其實也比較辛苦。

而一旦皇帝都開始辛苦了,各地的大臣也好不到哪裏去。

大明朝的稅糧分為夏收和秋糧,其中秋糧又是主要,而秋糧的結束日期大約就是要到來年的二月,所以最近皇帝都在看各地的秋糧數據。

雖說朱厚照很想看到數據增長,但其實他在節奏上很控制,以免地方官員為了盲目提高這些數據而對百姓橫征暴斂。

他只是針對那些答不出或是答錯的官員比較苛刻,早在他還是太子監國的時候,就要求過六部以實務為先,現在輪到了地方的要員。

而各地官員進京之後,也開始了人情活動,京師當中各處酒樓熱鬧非凡。

文人才子賦詩而慶: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宸遊不為三元夜,樂事還同萬眾心!

這是宋代詩人蔡襄所作,其意是說,宮外千座燈山高高聳立,無數寶燭點燃,到處徹亮到明日。

恰好正如京師南城的熱鬧景象。

皇帝廣開言路,邀請天下重臣相商國事,各種意見都在被提出,雖說皇帝不可能每個都采納,但只要被朝廷引起重視的,也都是關乎百姓切身之利的善政。

天子有此作為,民間自然稱頌。

所以近來喜事連連,也就是皇家子嗣問題摻雜在其中,使得有些人開始對王守仁提意見。

其實永壽宮裏的兩位也在想辦法,

皇帝的規矩,處理政事的時候不得打擾。她們沒有辦法,於是就熬些補湯給送到乾清宮。畢竟再忙,喝口湯的功夫還是有的吧?

令她們欣喜的是,皇帝不僅喝了,而且每次都有贊賞,說兩位貴人用心了。

這樣梅懷笑和梅懷顏頗受鼓舞,

閑時,她們也會去問秋雲,探聽皇帝到底喜歡吃些什麽,後來知道是喜歡吃魚,魚肚子上最肥的肉尤其喜愛。

魚有些麻煩,因為吃魚有風險,萬一被魚刺卡住,這可怎麽辦?

真要是出了這個事,那梅府上上下下都能被嚇死。

後來秋雲給她們送來了幾個人,專門是挑魚刺的。

正在相談甚歡時,兩名太監拎著食盒回來。

梅懷笑是姐姐,所以處處主事,起身便問:“怎樣?陛下喝了麽?”

“喝了!”太監欣喜答說,“陛下不僅喝了,還寫了便帖。請兩位貴人閱。”

聽聞皇帝寫了東西,邊上的梅懷顏都忍不住近身湊過去看。

其實也很簡單,皇帝喝完就順手寫了四個字:甜淡相宜。

秋雲在一旁也有些驚詫,原先還以為皇帝是不懂女人心,沒想到其實也蠻擅長,就是這四個字便能讓這對姐妹開心異常。

其實朱厚照怎麽會不懂。

男女相處之道,如果處於被付出的一方,所要做的非常簡單,就是有回應就好了。

熬一碗湯忙的多,還是寫四個字忙得多。這個賬他還是算得明白的。

“看來陛下很喜歡喝。”秋雲也在邊上說著好話,“這些年,奴婢們伺候陛下,倒也得過賞,不過有親筆寫於帖的情況實在不多。”

懷笑、懷顏兩姐妹果然開心,且動力更加十足,“既然陛下喜歡,那便多熬些給陛下。”

“那倒不必。再好吃的東西,每日都吃也會膩的。”秋雲對此是有心得了,為了皇帝的口腹之欲,她們這些人都研究好幾年了,“還是多幾種花樣,隔開吃,只要陛下每次喜歡,就是最好。”

懷顏溫婉些,她輕聲說:“那明日再做別的好了。”

“嗯。”秋雲點頭,“只可惜陛下國事實在繁忙,否則兩位貴人如此用心,以陛下寬仁隨和的性格,定會來永壽宮。”

提到這個,她們兩個就有些難過了。

便是‘那個事情’,

首先張太後提過,

其次就是娘家人大概是在外面也聽說了什麽,所以幾經轉手遞了一封信進來,問外面所傳是否為真。

因為她們入了宮,所以古氏在梅府的地位陡然上升,梅夫人現在恨不得將古氏作為閨中姐妹一般去對待。

而她們兩位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那個事情。

懷笑和懷顏也是會感知的,各方的關切傳來,自然而言就會形成對她們的壓力,雖說她們也知道自己是商人家庭出身,不指望爭什麽,但是那畢竟是壓力。

秋雲一看兩人都抿著嘴唇有些犯愁,也知道其緣由,於是便解釋:“……聽外臣說,近來各地的督撫要員都陸續進京,所以陛下也比平常時候更加繁忙。兩位貴人也不要多想。”

懷笑不敢說其他的不敬的話,只是小心的問:“秋雲姑娘,我們當然不敢耽誤陛下的大事。不過,按照往年來看,陛下何時會比較清閑?”